供貨周期 | 現貨 | 規格 | LC-R1224 |
---|---|---|---|
貨號 | KEMA蓄電池 | 應用領域 | 醫療衛生,環保,地礦,電子/電池,電氣 |
主要用途 | UPS電源、直流屏、配電柜、應急電源 |
產品簡介
詳細介紹
KEMA蓄電池LC-R1224 LC-R系列詳細尺寸重量 KEMA蓄電池LC-R1224 LC-R系列詳細尺寸重量
免維護蓄電池有兩種:一種是采用超細玻璃纖維隔膜的免維護蓄電池(AGM);一種是采用膠體電解液的免維護蓄電池(GFL)。它們都是利用陰極吸收原理使免維護蓄電池得以密封的。所以,在AGM免維護蓄電池的隔膜中必須有10%左右的隔膜空隙,對GFL免維護蓄電池而言,灌注的硅溶膠變成凝膠后,骨架要進一步收縮,硅溶膠的黏度應控制在10左右,使凝膠出現裂縫貫穿于正負極板之間。空隙或裂縫是給正極板析出的氧氣提供到達負極的通道。在AGM免維護蓄電池生產中灌注電解液過多則不利于氧氣在陰極的再化合,灌注電解液過少將會造成AGM免維護蓄電池內阻增大;而在GFL免維護蓄電池生產中,若硅溶膠的黏度過高即加入硅溶液量過大,將會造成凝膠出現裂縫過大,增大GFL免維護蓄電池內阻,反之,則不利于氧氣在陰極的再化合。因此,免維護蓄電池對生產工藝要求十分嚴格。免維護蓄電池在使用過程中由于無法添加蒸餾水,因而電解液均勻性較差,失水是提前失效的重要因素。所以它對工作環境、溫度、浮充電壓、充電電壓有嚴格的要求。
初期的GFL免維護蓄電池使用的膠體電解液是由水玻璃制成的,然后直接加到干態鉛酸蓄電池中。這樣雖然達到了“固定”電解液或減少酸霧析出的目的,但卻使GFL免維護蓄電池的容量較原來使用自由電解液時的蓄電池容量要低20%左右,因而沒有被人們所接受。
我國在20世紀50年代也開展了初期GFL鉛酸蓄電池的研制工作,在研制GFL蓄電池的過程中,采用玻璃纖維隔膜的陰極吸收式免維護蓄電池卻誕生了,它不但使普通鉛酸蓄電池消除了酸霧,而且還表現出內阻小、大電流放電特性好的優點。因而在國民經濟中,尤其是原來使用普通鉛酸蓄電池的場合,得到了迅速地推廣和應用,在此期間GFL蓄電池的研制處于停滯狀態。
直到20世紀80年代,德國陽光公司的GFL免維護蓄電池產品進入中國市場,多年來使用效果表明它的性能確實不同于以前的GFL免維護蓄電池。這就使GFL免維護蓄電池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1.免維護蓄電池結構和工藝上的主要差異
不論是采用AGM免維護蓄電池還是采用GFL免維護蓄電池,它們都是利用陰極吸收原理使免維護蓄電池得以密封的。免維護蓄電池充電時,正極會析出氧氣,負極會析出氫氣。正極析氧在正極充電量達到70%時就開始了。負極析氫則要在充電到90%時開始,再加上氧在負極上的還原作用及負極本身氫過電位的提高,從而避免了大量析氫反應。
對AGM免維護蓄電池而言,AGM中雖然保持了免維護蓄電池的大部分電解液,但必須使10%的隔膜孔隙中不進入電解液。正極生成的氧就是通過這部分孔隙到達負極而被負極吸收的。對GFL免維護蓄電池而言,蓄電池內的GFL是以SiQ質點作為骨架構成的三維多孔網狀結構,它將電解液包藏在里邊。鉛酸蓄電池灌注的硅溶膠變成凝膠后,骨架要進一步收縮,使凝膠出現裂縫貫穿于正負極板之間,給正極析出的氧提供了到達負極的通道。
由此看出,兩種免維護蓄電池的密封工作原理是相同的,其區別就在于電解液的“固定“方式和提供氧氣到達負極通道的方式有所不同。
AGM免維護蓄電池使用純的硫酸水溶液作電解液,其密度為1.29~1.31g/cm3。除了極板內部吸有一部分電解液外,其大部分存在于玻璃纖維膜中。為了給正極析出的氧提供負極的通道,必須使隔膜保持有10%的孔隙不被電解液占有,即貧液式設計。為了使極板充分接觸電解液,極群采用緊裝配的方式。另外,為了保證蓄電池有足夠的壽命,極板應設計得較厚,正板柵合金采用Pb-Ca-Sn-Al四元合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