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譜分析儀的核心原理
頻譜分析儀的核心原理是將時域信號轉換為頻域信號進行分析,基于傅里葉變換理論——任何時域信號均可分解為不同頻率、幅度和相位的正弦波組合。其主要實現技術分為兩類:
?FFT(快速傅里葉變換)分析儀?
直接對時域信號采樣,通過FFT算法計算頻譜。
優點:適合低頻窄帶寬信號分析,精度較高。
局限:受ADC采樣速率限制,高頻信號處理能力弱。
?超外差式分析儀?(主流方案)
通過混頻技術將高頻信號降頻處理,流程如下:中頻濾波器提取目標分量,其帶寬由?分辨率帶寬(RBW)? 控制:
信號經放大、包絡檢波提取幅度,再通過視頻濾波器平滑數據。
RBW越窄,頻率分辨率越高,可區分相近信號。
RBW變窄會延長掃描時間(與帶寬平方成反比)并降低底噪。
?輸入衰減?:信號經可調衰減器防止過載損壞器件(衰減可能降低信噪比)。
?預選濾波?:低通濾波器或預選器濾除高頻干擾,避免帶外信號引發混頻失真。
?混頻轉換?:輸入信號與本振(LO)掃頻信號混頻,生成和頻與差頻(中頻信號)。
示例:中頻頻率 = |射頻頻率 - 本振頻率|。?中頻處理?
?顯示輸出?:頻率軸由斜波發生器控制,幅度以對數/線性標度顯示。
關鍵參數設置對測量的影響
?RBW(分辨率帶寬)?:
窄RBW可分離鄰近信號(如1004MHz與1005MHz),但增加掃描時間。
現代數字中頻技術可將RBW降至1Hz(需FFT模式加速)。
?參考電平?:
設置過高會淹沒小信號,過低則導致大信號削波;建議比實際信號高10dB左右。
?衰減器?:
手動調節衰減值可平衡大/小信號測量,避免非線性失。
典型應用案例
?方波頻譜分析?:
方波由基波+奇次諧波組成(如10MHz方波含30MHz、50MHz等分量),頻譜呈離散峰值,驗證傅里葉分解理論。
?技術演進?:現代頻譜儀融合超外差與FFT技術,支持從低頻到毫米波的全頻段分析,并集成時域、調制域分析功能
相關產品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