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g-Gd-Fe和Mg-Gd-Cu合金的微觀組織、力學性能和腐蝕性能的對比
摘要
為應對石油鉆井領域對可降解壓裂工具的需求,本文制備了Mg-Gd-Fe和Mg-Gd-Cu兩種合金,并對比研究了其微觀組織、力學性能和腐蝕性能。
研究發現:
Mg-Gd-Cu合金的屈服強度(169.6 MPa)和抗拉強度(215.1 MPa)高于Mg-Gd-Fe合金(107.5 MPa 和 182.1 MPa),主要歸因于其第二相體積分數更高、晶粒更細。
斷后伸長率方面,Mg-Gd-Fe為53.0%,遠高于Mg-Gd-Cu的23.3%,主要由于Cu削弱了稀土織構,且第二相體積分數高導致塑性下降。
在25°C、3.0% KCl溶液中,兩種合金均表現出良好的降解性能,降解速率分別為380.9 mm/y(Mg-Gd-Fe)和219.5 mm/y(Mg-Gd-Cu)。
1. 實驗材料與方法
合金成分(質量分數):
Mg-Gd-Fe:Gd 2.76%,Fe 0.05%,余量Mg;
Mg-Gd-Cu:Gd 2.27%,Cu 1.46%,余量Mg。
制備工藝:半連續鑄造→400°C均勻化→400°C擠壓(擠壓比28:1)。
測試手段:OM、SEM、EBSD、EDS、硬度測試、拉伸/壓縮實驗、電化學測試(極化曲線、EIS)、浸泡腐蝕實驗。
2. 結果與討論
2.1 顯微組織
Mg-Gd-Fe:晶粒較粗,呈雙峰分布,第二相為富Fe相,數量較少。
Mg-Gd-Cu:晶粒更細,分布均勻,第二相為Mg?Cu,體積分數高,沿擠壓方向呈流線型分布。
2.2 力學性能
合金 | 拉伸屈服強度(MPa) | 抗拉強度(MPa) | 伸長率(%) | 壓縮屈服強度(MPa) | 抗壓強度(MPa) |
Mg-Gd-Cu因第二相強化和細晶強化,強度更高;
Mg-Gd-Fe因稀土織構保留,塑性更好。
2.3 織構與動態再結晶
Mg-Gd-Fe:稀土織構,晶粒取向隨機,再結晶率97.9%。
Mg-Gd-Cu:纖維織構增強,再結晶率94.6%,織構變化導致塑性下降。
2.4 電化學性能
Mg-Gd-Cu的腐蝕電流密度(Icorr)更高(0.571 mA/cm2),腐蝕電位更負;
Mg-Gd-Fe的腐蝕速率(380.9 mm/y)高于Mg-Gd-Cu(219.5 mm/y),主要因Fe與Mg形成強電偶腐蝕。
2.5 腐蝕形貌
Mg-Gd-Fe:腐蝕坑深且大,富Fe區腐蝕嚴重;
Mg-Gd-Cu:第二相周圍基體優先腐蝕,形成點蝕坑,第二相脫落。
3. 結論
1. 力學性能:Mg-Gd-Cu強度更高,Mg-Gd-Fe塑性更優;
2. 腐蝕性能:兩種合金均具備高降解速率,Mg-Gd-Fe更快;
3. 腐蝕機制:Fe與Mg電位差大,形成強電偶腐蝕;Cu分布均勻,腐蝕更均勻但速率略低。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