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驗箱在智能醫療設備芯片領域的安全性測試》
一、試驗目的
二、實驗 / 設備條件
(一)核心試驗設備(東莞皓天專屬配置)
高低溫沖擊試驗箱(HT-CJ-1000)
電磁兼容(EMC)測試系統(HT-EMC-800Pro)
電源瞬態測試系統(HT-DY-600)
機械應力測試臺(HT-JL-750)
濕熱循環試驗箱(HT-SR-900)
(二)輔助設備
半導體參數分析儀(測試精度 ±0.01%,支持 1fA 級電流測量)
紅外熱像儀(分辨率 640×512,測溫范圍 - 20℃~150℃)
絕緣電阻測試儀(測試電壓 100V~1000V,量程 10?~101?Ω)
示波器(帶寬 2GHz,采樣率 10GS/s,支持眼圖分析)
三、試驗樣品
生命體征監測芯片(樣品 X):集成心率、血氧、體溫檢測模塊,輸出數據直接影響臨床診斷。
控制芯片(樣品 Y):負責胰島素注射劑量計算與電機驅動,需具備高的運算精度和抗干擾能力。
心臟放電控制芯片(樣品 Z):控制高壓脈沖輸出時機與強度,其安全性直接關系患者生命。
影像處理芯片(樣品 W):用于超聲、內窺鏡設備,處理圖像信號并傳輸至顯示終端,需保證數據完整性。
四、試驗步驟及條件
(一)電氣安全基礎測試(樣品 X、Y、Z、W 共同參與)
絕緣電阻與漏電流測試
電源瞬態抗擾度測試
電壓跌落:幅度 70%,持續 20ms,重復 100 次;
浪涌:線 - 線 ±1kV,線 - 地 ±2kV,正負極性各 10 次;
(二)環境耐受性測試(樣品 X、Y、Z、W 共同參與)
高低溫沖擊測試
高溫區 125℃(保持 30min),低溫區 - 40℃(保持 30min),轉換時間≤5s;
電磁干擾測試
輻射抗擾度:80MHz~2.5GHz,電場強度 30V/m,調制 1kHz 正弦波;
靜電放電:接觸放電 ±8kV,空氣放電 ±15kV,每個放電點 10 次;
(三)專項安全測試(分樣品測試)
樣品 Z(控制芯片)
高壓耐受測試:模擬除顫脈沖(2kV,10ms),重復 1000 次,測試芯片高壓隔離層是否擊穿,控制邏輯是否紊亂。
樣品 Y(芯片)
劑量精度測試:在振動環境(10Hz~500Hz,加速度 5g)下,連續運行 100 小時,記錄芯片計算的注射劑量與實際劑量偏差(要求≤±2%)。
樣品 X(監護儀芯片)
信號完整性測試:在電磁輻射(1GHz,20V/m)環境下,輸入標準生理信號(如心率 60 次 / 分鐘,血氧 98%),測試芯片輸出信號的信噪比(要求≥60dB)。
樣品 W(影像處理芯片)
數據傳輸測試:在溫度循環(-20℃~70℃)下,連續傳輸 1000 幀標準圖像,統計數據丟包率(要求≤0.01%)。
五、數據采集與分析
關鍵安全指標記錄
電氣安全:絕緣電阻、漏電流、電源瞬態下的功能失效次數;
環境測試:高低溫沖擊后的參數偏移量、電磁干擾下的誤動作率;
專項測試:高壓耐受次數、劑量偏差值、信號信噪比、數據丟包率。
風險等級評估
RPN = 嚴重度(S)× 發生概率(O)× 探測度(D);
嚴重度 S:1(無影響)~10(致命風險);
六、實驗結果與結論
(一)單項測試結果
樣品 Z:高壓耐受測試 800 次后,隔離層漏電流增至 50μA(標準≤10μA),RPN=80(需改進);
樣品 Y:振動環境下劑量偏差達 3.5%(超標),RPN=75(需改進);
樣品 X:電磁干擾下血氧測量誤差增至 4%,RPN=65(需改進);
樣品 W:高低溫沖擊 50 次后,數據丟包率 0.005%(達標),RPN=30(可接受)。
(二)綜合結論
智能醫療設備芯片的安全性短板集中在:高壓隔離可靠性(樣品 Z)、振動環境下的精度保持(樣品 Y)、電磁抗擾度(樣品 X);
東莞皓天的 EMC 測試系統和高低溫沖擊試驗箱可有效暴露芯片在環境下的安全隱患,其中電源瞬態測試對芯片電源防護設計的驗證尤為關鍵;
樣品 W(影像處理芯片)整體安全性表現優異,其余三類芯片需針對性改進。
七、失效分析與改進建議
(一)失效原因分析
樣品 Z:高壓隔離層采用普通環氧樹脂封裝,耐溫性不足(Tg=120℃),高溫沖擊后絕緣性能下降;
樣品 Y:內部晶振頻率受振動影響漂移(±50ppm),導致劑量計算偏差;
樣品 X:信號輸入端未設計多級濾波電路,電磁干擾易耦合至測量信號;
樣品 W:采用陶瓷封裝和差分信號傳輸設計,抗干擾能力較強。
(二)改進建議
材料與結構優化
樣品 Z:改用耐高溫聚酰亞胺隔離層(Tg=250℃),增加金屬屏蔽罩接地設計;
樣品 Y:選用溫補晶振(頻率穩定度 ±10ppm),內部電路增加減振灌封膠(硬度 Shore A 60)。
電路設計升級
樣品 X:信號輸入端增加 π 型濾波網絡(包含 TVS 管和磁珠),電源端采用 LDO + 瞬態抑制電路;
所有芯片:增加 watchdog 定時器和硬件復位電路,確保異常時快速恢復安全狀態。
測試流程強化
以上方案僅供參考,在實際試驗過程中,可根據具體的試驗需求、資源條件以及產品的特性進行適當調整與優化。
相關產品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