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背景:
1、流行病學與臨床需求
結直腸癌(CRC)是全球癌癥相關死亡的主要原因,呈“腺瘤-腺癌”連續演變模式。傳統干預以手術、化療、靶向及免疫治療為主,但復發率高,且對早期腺瘤的化學預防手段有限。前期多中心隨機對照試驗證實,中藥復方“參白解毒湯”(SBJDD)可安全、有效地降低結直腸腺瘤復發率,然其微觀機制尚未闡明。
2、科學問題
腫瘤微環境(TME)在CRC啟動與進展中起決定性作用。單細胞RNA測序(scRNA-seq)已揭示TME內免疫抑制性髓系細胞積聚,但:
1)在“腺瘤-腺癌”演變過程中,免疫抑制性樹突狀細胞(DC)亞群如何動態分化?
2)高膽固醇等代謝因素是否驅動該分化?
3)中藥復方能否通過多組分、多靶點重塑TME、阻斷癌變?
上述問題成為本研究的核心切入點。
二、研究方法
1、模型體系
1)動物:ApcMin/+自發CRC小鼠,高脂飲食12周模擬人類“腺瘤-腺癌”演進。
2)臨床:3例多發結直腸腺瘤患者,服藥前后配對活檢。
2、技術流程
1)scRNA-seq:10x Genomics平臺,構建48, 992(小鼠)及39, 500(人)單細胞轉錄組圖譜。
2)多組學整合:
? 拷貝數變異(InferCNV)判定上皮惡性程度;
? AUCell、CIBERSORT 對TCGA-COAD大隊列進行細胞豐度反卷積;
? CellChat 解析細胞間通訊。
3)體外功能實驗:
? 膽固醇+LPS誘導“耗竭型”CCL22+ DC;
? 流式、ELISA、共培養系統驗證其免疫抑制功能。
4)分子機制:
? qRT-PCR、Western blot、SPR、分子對接鎖定TMEM131–小檗堿(berberine)相互作用;
? shRNA敲低驗證TNF信號軸。
3、藥效學驗證
1)體內:ApcMin/+小鼠灌胃SBJDD 12周,記錄腫瘤負荷、免疫浸潤。
2)體外:人源及鼠源CCL22+ DC回輸實驗,評估SBJDD療效可逆性。
三、研究內容
1、構建跨物種、跨階段的TME單細胞圖譜
1)定義40種小鼠細胞亞型、17種人細胞亞型;shou次在腺瘤階段即發現CCL22+ DC顯著富集。
2、追蹤CCL22+ DC發育軌跡
1)偽時間分析顯示其由Wdfy4+DC經TNF信號驅動分化而來,伴隨抗原提呈(MHC-II)下調、共刺激分子(CD80/86)上調,表現為“功能耗竭”。
3、解析CCL22+ DC介導的免疫抑制環路
1)CCL22-CCR7軸趨化CD4+Foxp3+Treg;
2)CD80/86–CTLA4 直接抑制T細胞活性;
3)臨床TMA隊列證實CCL22+DC與Treg豐度正相關(R=0.647)。
4、代謝-免疫互作機制
1)高脂飲食升高血清膽固醇;
2)膽固醇+LPS協同誘導“耗竭型”CCL22^+ DC,模擬體內微環境。
5、中藥干預與分子靶點
1)SBJDD及其活性成分小檗堿顯著降低:
? CCL22^+ DC分化比例;
? TMEM131、TRAF2、TNFA表達;
? Treg浸潤及Ki67^+增殖指數。
2)SPR提示小檗堿與TMEM131蛋白KD=5.03×10^-6 mol/L,阻斷TNF信號傳導。
四、研究結果
1、SBJDD顯著減少ApcMin/+小鼠腺瘤/癌灶數量(↓65%)與體積(↓58%),降低組織學惡性度。
2、SBJDD重塑TME:CCL22+ DC比例下降70%,Treg下降55%,CD8+CTL功能恢復。
3、TMEM131是CCL22+DC分化的關鍵“開關”:敲低后Ccl22、Cd80、Cd86表達下調,TNF信號通路受抑。
4、小檗堿直接結合TMEM131,抑制下游TRAF2–NF-κB–TNF軸,阻斷“耗竭型”DC產生。
5、臨床驗證:SBJDD治療3個月后,患者腺瘤體積縮小,TME中CCL22+DC與Treg同步減少,與小鼠數據高度一致。
五、研究結論
本研究shou次從單細胞維度闡明:
1、結直腸“腺瘤-腺癌”演變過程中,膽固醇代謝紊亂通過TMEM131–TNF信號軸驅動Wdfy4+DC向免疫抑制性CCL22+DC分化,形成Treg富集的抑制性微環境;
2、中藥復方SBJDD及其核心成分小檗堿可直接靶向TMEM131,阻斷該分化軸,恢復DC抗原提呈功能,進而逆轉免疫抑制、抑制腫瘤發生。
該發現不僅揭示了CRC早期免疫—代謝互作新機制,也為利用天然多組分藥物精準重塑TME、實現CRC化學預防提供了理論依據與候選策略。
六、中藥復方高分論文研究策略:
基于本研究的成功經驗,總結四大黃金法則:
1、選題:中西醫結合痛點
切入點:
中醫優勢病種(如癌前病變、慢性病)+國際熱點機制(腫瘤微環境、免疫代謝)。
本例:SBJDD防結直腸腺瘤復發(臨床優勢)→ 聚焦DC-Tregs免疫軸(熱點機制)。
2、技術:前沿方法賦能
每一步環環相扣:如DC回補實驗反向驗證SBJDD必要性,小檗堿貫穿“復方-成分-靶點”三級驗證。
4、轉化:直擊臨床價值
明確臨床定位:SBJDD用于腺瘤階段防癌變(比治療晚期癌更具創新性)。
提供診斷標志物:CCL22+DC可作為免疫微環境紊亂的“預警信號”。
5、中藥復方研究注意事項:
? 避坑指南:
避免“黑箱效應”:不用“清熱解毒”抽象解釋,而是鎖定TMEM131-TNF通路。
拒絕數據堆砌:每項實驗直指核心問題(如膽固醇誘導DC耗竭呼應高脂飲食致癌)。
? 高分標配:
單細胞/空間組學 + 分子互作驗證(SPR/ITC)+ 臨床樣本驗證。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