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電強度試驗儀(也稱為耐壓測試儀或高壓測試儀)判斷絕緣材料是否發生電擊穿,主要是通過監測在施加高電壓過程中發生的幾個關鍵電氣參數的突變來實現的。以下是主要的判斷依據和方法:
1.電流監測(最核心的方法):
原理:在擊穿發生前,流過絕緣材料的電流通常很小(主要是電容充電電流和泄漏電流)。一旦發生擊穿,絕緣失效,會在擊穿點形成一個低電阻通道,導致電流瞬間急劇增加(可能是幾個數量級的增長)。
判斷方式:儀器設定了一個電流跳閘閾值。當實時監測到的電流值超過這個預設的閾值時,儀器就判定發生了擊穿。這個閾值通常設定在毫安級(mA),具體值根據測試標準、樣品類型和測試電壓而定(例如1mA,5mA,10mA,100mA等)。
關鍵點:選擇合適的電流閾值至關重要。閾值太低可能導致誤判(將無害的泄漏電流或瞬時干擾判斷為擊穿);閾值太高可能導致漏判(小規模的擊穿未被檢測到)。
2.電壓驟降監測:
原理:發生擊穿時,由于形成了低阻通道,測試電極之間的電壓會瞬間大幅下降(甚至接近零)。
判斷方式:儀器實時監測施加在樣品上的電壓。如果檢測到電壓在極短時間內(微秒到毫秒級)急劇下降到遠低于設定測試電壓的某個水平(例如低于設定值的某個百分比,或低于某個絕對值),則判定為擊穿。
注意:這種方法在電源內阻較小或測試回路阻抗較低時可能不太明顯(因為電源能快速補充電流維持電壓),但在串聯電阻較大或某些特定測試電路中比較有效。它常作為電流跳閘的輔助判斷。
3.電弧檢測(光學/聲學):
原理:擊穿通常伴隨著強烈的電弧放電,產生可見光和/或聲音(“啪”的放電聲)。
判斷方式:一些更高級或特定應用的儀器可能配備光電傳感器(探測電弧閃光)或聲學傳感器(探測放電聲音)。當檢測到這些信號時,結合電氣參數變化,可以更可靠地判斷擊穿。
應用:常用于實驗室研究、對擊穿過程有特殊觀察需求的場合,或者在電氣參數突變不明顯時作為輔助判斷。在標準生產線測試中較少作為主要判斷依據。
4.斷路器跳閘/熔斷器熔斷(間接、保護性):
原理:擊穿產生的巨大電流會使測試回路中的保護斷路器跳閘或熔斷器熔斷,切斷高壓輸出。
判斷方式:儀器檢測到高壓輸出被意外中斷(非操作員手動停止),且通常伴隨電流的急劇上升(被保護動作切斷前),可推斷發生了擊穿。
注意:這通常被視為一種保護機制的結果,而不是儀器主動檢測擊穿的主要手段。儀器本身會記錄在保護動作前是否已檢測到電流超限或電壓驟降。
綜合判斷與安全措施:
主判據:對于絕大多數商業介電強度試驗儀,電流超過預設閾值是判斷擊穿的核心和主要依據。
輔助判據:電壓驟降監測常作為輔助判據,與電流判據結合使用,提高判斷的準確性,尤其是在電流上升不夠陡峭或閾值設置接近泄漏電流水平時。
多重保障:儀器內部通常設計有多重保護電路(過流、過壓、短路保護),一旦檢測到擊穿或危險情況(如電流即將超過儀器的最大承受能力),會立即(通常在毫秒甚至微秒級內)切斷高壓輸出,以保護樣品、儀器和操作人員安全,并發出明確的擊穿報警信號(聲光報警、屏幕顯示“擊穿”或“FAIL”等)。
防止誤判:為了避免瞬態干擾(如開關噪聲)引起的誤判,儀器內部通常有濾波電路和適當的延時判斷邏輯(確保電流超標是持續且顯著的)。
總結來說:
介電強度試驗儀主要通過實時監測流過樣品的測試電流,并將其與預設的電流跳閘閾值進行比較。當測試電流超過該閾值時,儀器立即判定為擊穿,并切斷高壓輸出。電壓驟降檢測是常見的輔助判斷手段。電弧探測則用于特定需求場合。保護裝置(斷路器、熔斷器)的動作是擊穿發生后保護系統的響應結果。儀器的核心在于快速、準確地捕捉擊穿瞬間的電流突變并做出反應。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