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氧段活性污泥培養的主要目標是厭氧消化三個階段所需的細菌, 即甲烷細菌、 產酸菌、 水解酸化菌等。培養方法主要有接種培養法和逐步培養法。
接種培養
將消化池內充滿二級出水,向厭氧消化裝置中投入容積為總容積的10%~30%厭氧菌種污泥(一般為含固率3%~5%的濕污泥),再加入新鮮污泥至設計液面,充分攪拌。
然后通入蒸汽加熱,升溫速度保持1℃/h,直至達到消化溫度并維持3-5天,污泥即可成熟。然后投配新鮮污泥并轉入正式運行。
此法適用于小型消化池,因為對于大型消化池,要使升溫速度為1℃/h,需熱量較大,鍋爐供應不上。
逐步培養
向厭氧消化池內逐步投入生泥, 使生污泥自行逐漸轉化為厭氧活性污泥。該方法要使活性污泥經歷一個由好氧向厭氧的轉變過程, 加之厭氧微生物的生長速率比好氧微生物低很多, 因此培養過程很慢,一般需歷時6~10月左右。因此,厭氧的啟動不建議使用逐步培養法。
注意事項:
(1)在消化污泥來源缺乏的地方也可用人糞、牛糞、豬糞、酒糟、 剩余淀粉等有機廢物稀釋到含固率為 1%~3%投入硝化池。
(2)初期生污泥投加量與接種污泥的數量及培養時間有關,早期可按設計污泥量的30%~50%投加,到培養經歷了60d左右,可逐漸增加投泥量。若從監測結果發現消化不正常時,應減少投泥量。
(3)為防止發生沼氣爆炸事故,投泥前應使用不活潑的氣體(氮氣)將輸氣管路系統中的空氣置換出去后再投泥,產生沼氣后,再逐漸把氮氣置換出去。
(4)培養消化污泥菌時,必須控制pH值和有機物投配負荷,PH值應保持在6.4~7.8之間。有機負荷控制在0.5kgVSS/(m3·d)之下。投配負荷過高,會導致揮發性脂肪酸大量積累,PH值降低,使酸衰退階段太長,從而延長培養時間。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