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F(無特定病原體)級大小鼠是生命科學研究中重要的標準化實驗動物。在新國標大小鼠病原體檢測項目中,鼠痘病毒(Ectromelia Virus)被列為必要時檢測項目。
認識鼠痘病毒:
鼠痘病毒,又名小鼠脫腳病病毒,屬于痘病毒科正痘病毒屬。其名源于其典型的癥狀——感染小鼠足部、尾部腫脹潰爛、壞死脫落(故稱“脫腳病”)。但它的危害遠不止于此:
高致死性:急性爆發時,死亡率高,尤其對封閉群小鼠堪稱災難。
隱蔽性:潛伏感染期間小鼠外觀健康,常規血清學檢測(如早期ELISA)可能呈陰性,卻在運輸、實驗操作、免疫抑制等應激狀態下突然爆發,導致群體覆沒或實驗中斷。
鼠痘病毒的危害:
隱性傳播,防不勝防:潛伏感染鼠無臨床癥狀,卻能通過排泄物、皮屑、分泌物持續排毒,成為“移動病毒庫”,通過接觸、氣溶膠在群體中蔓延。
干擾實驗結果:即使未爆發,病毒潛伏引起的免疫系統激活、組織病理變化(如肝脾壞死、包涵體形成)會嚴重干擾腫瘤、免疫、代謝等領域的研究數據可靠性。
清除困難:病毒對環境抵抗力較強,常規消毒不規范易殘留。一旦污染設施,可能形成周期性爆發。
防控關鍵:
對抗鼠痘,核心在于“早發現、早剔除”。傳統依賴臨床癥狀(如脫腳)或死后剖檢為時已晚。血清學抗體檢測(如IFA、ELISA)是主流手段,能有效篩查出既往感染或潛伏期動物。但需注意:
“窗口期”局限:急性感染初期抗體可能未產生,檢測呈假陰性。
敏感性差異:不同檢測方法靈敏度有差異。
需結合抗原檢測:對于高危或特殊品系群體,必要時可輔以免疫組化(PAP/ABC法檢測組織抗原)或PCR(檢測病毒核酸),尤其適用于抗體陰性但疑為潛伏感染的篩查。翼和大小鼠病原體質量控制多重qPCR檢測試劑盒采用Taqman熒光定量PCR技術,能一次檢測多種病原體,滿足檢測多種微生物的需求,不僅減少了工作量,還降低了實驗成本,使用的Biowing®Optional Virus Primer&Probe能夠匹配到包含鼠痘病毒在內的六項國標選檢病毒。
筑牢防線:
嚴格生物安全:執行嚴格隔離檢疫(包含血清學檢測)。嚴防野鼠、昆蟲,人員物資單向流動。
品系化管理:了解不同品系易感性,對高風險品系加強監測。
凈化:一旦確診,果斷淘汰污染群體,對設施進行深度終末消毒。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