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細胞分析與臨床檢驗領域,血清總鐵結合力(Total Iron Binding Capacity,TIBC)檢測具有重要意義。TIBC是評估機體鐵代謝狀態的關鍵指標之一,它反映了血清中轉鐵蛋白結合鐵的能力,可用于診斷鐵缺乏癥、缺鐵性貧血以及某些鐵代謝異常疾病。本文將深入探討血清總鐵結合力檢測的工作原理,從檢測原理、檢測方法及其特點、質量控制與影響因素等方面進行全面解析。
一、血清總鐵結合力檢測基本原理
血清總鐵結合力是指血清中轉鐵蛋白能夠結合的最大鐵量。正常情況下,轉鐵蛋白分子中約有三分之一的結合位點被鐵占據,其余為未飽和狀態。TIBC檢測的實質是通過使轉鐵蛋白的未結合鐵的結合位點飽和,然后測定此時鐵的總量,從而計算出轉鐵蛋白的總鐵結合能力。
檢測方法的核心在于將樣本中的轉鐵蛋白飽和化,然后準確測定飽和后的鐵含量。這需要特定的化學反應和檢測技術來實現。
二、常見血清總鐵結合力檢測方法及其原理
(一)放射免疫分析法
放射免疫分析法利用放射性核素標記的鐵標記物與轉鐵蛋白結合的特性來測定TIBC。具體步驟如下:
首先,將放射性核素(如59Fe)標記的鐵與未標記的鐵混合,形成競爭結合體系。
然后,將該混合物與患者的血清樣本一起孵育,血清中的轉鐵蛋白會與鐵結合。
經過一段時間的孵育后,未結合的鐵通過特定的方法(如利用轉鐵蛋白與其他大分子物質的結合差異進行分離)與結合的鐵分離。
最后,用放射性檢測儀器測量與轉鐵蛋白結合的放射性鐵的量,即可計算出TIBC。
這種方法具有高靈敏度和特異性,能夠檢測低濃度的轉鐵蛋白鐵結合能力。然而,放射性核素的使用對實驗環境和操作人員的要求較高,需要嚴格的防護措施,并且放射性核素的獲取和處理相對復雜,成本也較高。
(二)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法
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法基于免疫反應和化學發光信號的產生。其原理是利用與轉鐵蛋白特異性結合的抗體,通過化學發光標記物的催化反應產生光信號,從而實現對轉鐵蛋白鐵結合能力的定量檢測。
在檢測過程中,將患者的血清樣本與帶有化學發光標記物的轉鐵蛋白抗體一起孵育。
抗體與轉鐵蛋白結合后,加入相應的底物,在酶的催化下產生化學發光反應。
化學發光信號的強度與轉鐵蛋白的量成正比,通過測量化學發光信號的強度,即可計算出TIBC。
該方法具有靈敏度高、線性范圍寬、操作相對簡便等優點,適用于自動化檢測平臺,檢測速度快,結果準確可靠。目前,它已被廣泛應用于臨床實驗室中,成為血清總鐵結合力檢測的常用方法之一。
(三)比色法
比色法是傳統的TIBC檢測方法之一,其原理是基于鐵與某些顯色劑的反應產生顏色變化。例如,鐵與亞鐵嗪(ferrozine)反應生成紅色的絡合物,顏色的深淺與鐵的濃度成正比。在TIBC檢測中,先將血清中的轉鐵蛋白飽和化,使所有未結合的鐵位點結合鐵,然后通過顯色反應測定鐵的總量。
首先,加入過量的鐵(通常為鐵鹽溶液),使血清中的轉鐵蛋白結合位點飽和。
然后,加入顯色劑(如亞鐵嗪)與其他成分進行反應。
最后,通過比色儀測量溶液顏色的吸光度,根據標準曲線計算出TIBC。
比色法的優點是設備簡單、成本較低,但其靈敏度和特異性相對較低,容易受到其他成分的干擾,如血清中的蛋白質、脂質等可能會影響顏色反應的結果。此外,該方法需要較多的樣本量,且操作步驟相對繁瑣,對操作人員的技術水平要求較高,以確保結果的準確性。
三、血清總鐵結合力檢測的質量控制與影響因素
(一)質量控制
無論采用哪種檢測方法,嚴格的質量控制都是確保TIBC檢測結果準確可靠的關鍵。
室內質量控制:每次檢測時,應同時檢測低、中、高三個濃度水平的TIBC質控品。這些質控品應與患者樣本同時進行前處理和檢測操作。如果質控結果超出設定的控制限(通常為均值 ± 2SD或±3SD),則表明檢測系統存在問題,需要查找原因并采取糾正措施。例如,某實驗室使用的TIBC質控品的靶值為低濃度150 μg/dL、中濃度250 μg/dL、高濃度350 μg/dL,其控制限分別為均值 ± 2SD(如低濃度控制限為140 - 160 μg/dL,中濃度為240 - 260 μg/dL,高濃度為340 - 360 μg/dL)。若質控結果超出此范圍,則需暫停檢測,檢查儀器性能、試劑狀態、操作步驟等,直至質控結果合格。
室間質量評價:實驗室應積極參加由國家或地區臨床檢驗中心組織的室間質量評價活動。通過與其他實驗室的檢測結果進行對比,發現本實驗室存在的系統誤差等問題,并采取相應的改進措施。例如,在室間質評中發現本實驗室的TIBC檢測結果整體偏高,經分析可能是由于試劑批次變更后未及時重新校準儀器所致。針對此問題,實驗室需重新校準儀器,調整檢測參數,并對新舊試劑批次進行比對實驗,確保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和可比性。
(二)影響因素
溶血:溶血會導致血紅蛋白釋放,血紅蛋白中的鐵可以與轉鐵蛋白結合,從而影響TIBC的檢測結果。溶血會使檢測結果偏高,因此在樣本采集和處理過程中應盡量避免溶血。如靜脈穿刺時應使用適當規格的針頭,采血時避免過度擠壓血管,將血液注入試管時應輕柔,避免產生氣泡等。如果樣本出現溶血現象,應重新采集樣本進行檢測。
脂血:脂血中的甘油三酯等成分可能干擾TIBC檢測的化學反應或比色過程,導致檢測結果不準確。對于脂血樣本,可采用適當的樣本前處理方法,如離心分離去除上層脂肪層,或使用脂血校正方法進行檢測。同時,在報告檢測結果時,應注明樣本存在脂血情況,以便臨床醫生在解讀結果時考慮這一因素。
黃疸:黃疸患者血清中的膽紅素含量升高,膽紅素具有還原性,可能與檢測反應中的氧化劑發生反應,影響TIBC的檢測結果。在檢測黃疸樣本時,應選擇對膽紅素不敏感的檢測方法,或采用校正公式對檢測結果進行修正。此外,嚴重黃疸樣本可能需要進行稀釋后重新檢測,以減少膽紅素對檢測結果的干擾。
藥物干擾:某些藥物可能影響鐵的代謝或轉鐵蛋白的功能,進而影響TIBC的檢測結果。例如,口服鐵劑會使血清鐵水平升高,而TIBC可能會暫時性降低;長期使用某些藥物如苯妥英鈉等,可能干擾鐵的吸收和代謝,導致TIBC升高或降低。在檢測前,應詳細詢問患者的用藥史,對于可能影響TIBC檢測結果的藥物,應在停藥一定時間后進行檢測,或在報告結果時注明患者正在使用的藥物,以便臨床醫生綜合判斷。
相關產品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