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層空洞危害到底有多少呢?
近日,中國風云三號衛星臭氧總量探測儀在北極上空監測到一個明顯的臭氧低值區,在這個低值區內臭氧總量是正常情況下平均值的一半左右,部分地區的臭氧總量達到了臭氧洞的標準。臭氧濃度較低的地區可能向南zui遠已經延伸到紐約上空。專家發出警告說,皮膚癌風險或將提升。
臭氧
臭氧的化學式是O3。它是帶有干青草和腥味的天藍色氣體,在光熱作用下易分解,有強氧化作用,能與很多元素和有機物反應。在雷電,高壓放電,汞、氙等放電管的紫外照射,α射線照射下;焊接、電解、氫氧火焰或過氧化物的分解等時,都有發生。臭氧在大氣中的本底濃度為0.001ppm。在紫外線較多的高山地區,標高3000m時的濃度可達0.03~0.04ppm。在大氣層20~25km附近可達11ppm。O3是光化學煙霧中有害氣體的組成之一。人能感覺0.005ppm,0.1ppm即對鼻和咽有刺激作用。大于0.3ppm時能引起哮喘、支氣管炎、咳嗽、嗅覺障礙、呼吸困難和昏睡等。在15~20ppm時可患肺氣腫直至死亡。長期暴露在1ppm下能發生肺癌。
臭氧層
臭氧層是平流層中臭氧集中的層次,極大值在20~25km高度上。臭氧是氧原子與氧分子在第三體(N2、O2)參與下產生的,因高層大氣中氣體分子太,低層大氣中光離解的原子氧又太少,故只在平流層內形成了臭氧層。據觀測,臭氧含量隨緯度和季節變化。在北半球,大部分地區的臭氧層厚度在春季zui大,秋季zui小,高緯地區的季節變化更明顯,zui大臭氧帶靠近極地,赤道附近是極小值。
2 何種物質造成臭氧層空洞?
臭氧層損耗指什么?
臭氧的減少和臭氧洞的發生主要是由于工業中所使用的一些化學物質的破壞作用,特別是用作制冷劑的含氯氟烴。此外,溫室效應增強使地球表面變暖而平流層變冷,也是導致臭氧層空洞出現的原因之一。
臭氧層損耗是指低層大氣中的化學物質,如含氯氟烴(CFC)經輸送到平流層,分解產生的原子氧破壞了那里的臭氧,使臭氧層變薄,甚至出現臭氧層空洞的現象。
臭氧層損耗是指低層大氣中的化學物質,如含氯氟烴(CFC)經輸送到平流層,分解產生的原子氧破壞了那里的臭氧,使臭氧層變薄,甚至出現臭氧層空洞的現象。
消耗臭氧層的物質有哪些?
消耗臭氧層物質(ODS)主要來源于人工合成的一些含有鹵族元素的化合物,它們是造成平流層臭氧損耗的zui重要因素,這些造成臭氧層破壞的化合物統稱為臭氧層損耗物質。目前的臭氧層損耗物質包括:1、氟氯化碳和哈龍,主要是氟利昂CFC-11、CFC-12等和哈龍Halon-1211、Halon-1301、Halon-2402;2、其他全鹵化氟氯化碳,如CFC-13、CFC-111等10種化合物;3、四氯化碳和甲基氯仿;4、氟氯烴類,如HCFC-21、HCFC-22等共74種;5、甲基溴。
在臭氧層的研究和保護過程中,特別受到關注的是氟利昂和哈龍類化合物。科學研究發現,這些物質在對流層中不發生光分解作用,也基本不在對流層被氧化,由于難溶于水,也不易被降水去除。因此這些臭氧損耗物質的大氣壽命相當長。科學研究表明,氟利昂類物質也是溫室氣體,它們吸收紅外輻射的能力比二氧化碳要強得多,因此具有破壞臭氧層和影響氣候變化的雙重效應。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