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廊坊北諾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污水處理系列藥劑>>絮凝劑>> 工業絮凝劑污水
供貨周期 | 現貨 | 應用領域 | 環保,化工,綜合 |
---|
工業絮凝劑在污水處理中扮演著關鍵角色,通過壓縮雙電層、電中和、吸附架橋等作用,促進懸浮物、膠體顆粒及部分溶解性污染物的凝聚沉降,從而降低水體濁度、COD(化學需氧量)、BOD(生化需氧量)等指標。以下是工業絮凝劑的類型、作用、選型要點及應用場景的詳細介紹:
無機絮凝劑
傳統低分子類:如硫酸鋁、三氯化鐵等。成本低、適用廣泛,但絮凝效率較低,易殘留金屬離子(如鋁、鐵)。
無機高分子類:如聚合氯化鋁(PAC)、聚合硫酸鐵(PFS)、聚硅酸鋁(PSA)等。具有高效絮凝、礬花大、沉淀快等特點,且能有效降低殘余金屬濃度。例如,PFS在油田采出水處理中除油效果明顯,且耐低溫低濁環境。
有機絮凝劑
合成高分子類:如聚丙烯酰胺(PAM)。分為陰離子、陽離子、非離子型,可通過“架橋作用"強化絮凝效果,常與無機絮凝劑復配使用。
天然/生物絮凝劑:如淀粉衍生物、微生物分泌蛋白等。可降解性強,但成本高、絮凝效率適中,尚處于研究階段。
水質與工藝需求
pH值:例如,硫酸鋁適宜pH為5-7.8,而三氯化鐵適應范圍更廣(pH 9-11)。
污染物特性:針對含硫染料廢水可選+石灰組合;對高COD工業廢水,無機高分子絮凝劑(如PAC)可快速去除30%以上有機物。
工藝階段:工業廢水常需在前段大量投加絮凝劑(如鐵鹽)以降低后續處理負荷;市政污水則多在二沉池前投加以縮短污泥沉降時間。
經濟性與污泥量
鐵鹽成本低,但產泥量大;有機絮凝劑效率高,但單價高且可能殘留單體。需綜合計算藥劑成本、污泥處理費用及出水達標要求。
工業廢水預處理
案例:某工業園區采用有機高分子絮凝劑(如PAM)處理印染廢水,COD和BOD去除率達30%-50%,減輕后續生化系統負荷。
技術要點:鐵鹽常用于脫色和降低SS(懸浮物),投加量一般為200-500 mg/L;若與PAM聯用,需先投加無機絮凝劑,再投加PAM(通常為0.5-1.5 mg/L)。
深度處理與回用
高級氧化聯用:芬頓試劑(H?O?+Fe2?)與PAM組合,可處理難降解有機污染物,提升出水水質。
膜前預處理:投加絮凝劑(如PAC)可防止膜污染,需控制投加量為0.2-10 ppm,避免過量導致膜堵塞。
污泥調理與脫水
作用:陽離子PAM可改善污泥結構,提升機械脫水效率,減少泥餅含水率。
投加方式:需稀釋至0.1%-1%溶液,通過計量泵精準投加,并與無機絮凝劑(如PAC)協同使用。
絮凝劑過量
表現:出水渾濁、污泥量增加、成本上升。
對策:通過燒杯試驗確定最佳投加量,或采用在線監測(如濁度傳感器)動態調整。
殘留金屬超標
解決方案:改用無機高分子絮凝劑(如PAC替代硫酸鋁),或聯用生物法去除殘留金屬。
低溫低濁水處理
適用絮凝劑:聚硅酸鐵(PSF)或改性絮凝劑(如聚磷氯化鋁),其抗低溫性和高效絮凝性能優于傳統藥劑。
配藥與投加
使用除鹽水配制,濃度一般為1%(即10 g/L),避免直接干粉投加。
投加點需位于攪拌設備(如管道混合器)后端,與無機絮凝劑間隔一定距離(如3米)。
安全與存儲
絮凝劑(如PAM)有腐蝕性,需采用PE或UPVC材質容器,避免接觸皮膚。
儲存時注意防潮,防止吸濕結塊失效。
總的來說,工業絮凝劑的選型需綜合考慮水質、工藝目標、成本及環保要求。未來趨勢將聚焦于高效環保型絮凝劑(如生物絮凝劑)的研發,以及智能化投加系統的推廣,以實現污水處理的經濟性與可持續性。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化工儀器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