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弦式表面應變計的工作原理
現在很多工作都是用高科技完成的,而且準確度高,工作效率也很快。振弦式表面應變計就是其中之一,專門用于檢測結構的應變。相信很多人都是剛剛聽到這個詞,表達了一種不知所措的表情。不過沒關系,今天我就來說說振弦式表面應變儀的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
當被測結構發生變形時,會帶動表面應變片發生變形,變形通過前后端座傳遞到振弦上,改變振弦的應力,從而改變振弦的振動頻率。電磁線圈激勵振弦并測量其振動頻率。頻率信號通過電纜傳輸到讀取裝置,可以測量出引起被測結構變形的應變量。同時可同步測量布圖點的溫度值。
表面應變片的埋設和安裝。
首先,在安裝測試桿上安裝成對的夾具。組裝完成后,兩夾具的固定螺孔之間的距離應為100mm。用帶有安裝桿的夾具在被測零件上畫點,在膨脹螺栓固定的地方打膨脹螺栓孔。將裝有安裝試棒的夾具固定在膨脹螺栓上,擰緊螺母。安裝完畢后,兩夾具的膨脹螺絲的間距也應為100mm。
用于臨時測量的表面應變片通常是用膠水粘貼而成的。首先,將待粘貼部分脫毛壓平,在裝有測試桿的夾具底部中間涂上快速環氧膠,周圍涂上少量502膠。然后將其粘貼在測量部位,施加壓力約3分鐘后松開,約10分鐘后牢牢粘上。
取下安裝測試桿,將應變片(帶長電纜)從夾具的一端插入,直到沒有電纜的應變片的一端與夾具的外緣齊平。安裝應變片時,應根據設計要求調整測量范圍。在儀器的后端座(無電纜的一端)上有一個M6螺絲孔,M6螺絲可用于拉伸和壓縮調節。
調整時,先擰緊電纜一端的卡箍,松開卡箍另一端,進行拉力和壓力調整。調整完成后,擰緊卡箍并擰下螺桿,安裝防護罩,同時按設計方向固定電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