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特性測定儀丨潤滑油泡沫出現的原因及數據的重要意義
潤滑油在潤滑系統內工作時由于油箱容量少,潤滑油需要對高速運轉的軸承散熱,因此滑油流量大,循環劇烈,常常會產生大量的泡沫。這些泡沫能很快消失或產生的泡沫很少時,則不會對渦輪發動機產生影響。而如果產生的泡沫很多,且不容易消失,就可能會給能量的傳遞和供油產生不良影響,甚至發生故障。
潤滑油在使用中產生泡沫并難以消失時,通常有以下危害:
01使機械的功率下降,能耗增加,性能變差,嚴重時會造成停機事故。
02潤滑油冷卻效果下降,致使潤滑油部件過熱,甚至燒損。
03破壞潤滑油的正常潤滑狀態,加快機械磨損。
04加大潤滑油與空氣的接觸面積,促使潤滑油的氧化變質,縮短潤滑油的使用壽命。
05使潤滑油壓縮性加大,油缸工作不規則,引起機械振動發出噪音等等。
當油箱里泡沫增多時應該怎么處理?
使用清潔、干燥的采樣瓶從排油口取一些油樣,觀察流出來的油液里是否有水--游離水或者油液渾濁、分層、乳化發白。如果有水,泡沫很有可能是潤滑油里進水引起的。
如果不是水分引起的,檢查漏氣點和油位,如果一切正常,應對油品采樣進行油液檢測,檢測是否受到其它化學物質或者油液污染,或者添加劑消耗,油液變質。
潤滑油發泡的主要原因
純凈的油本身是不會產生泡沫的,如果加入其它東西就會引起泡沫,例如外來的雜質及添加劑等,及性添加劑的用量越多,越容易引起泡沫。其中油液氣泡大小和油液界面張力有關,張力越小,氣泡就越小,氣泡越小,越容易形成較多、穩定的泡沫,更不容易破裂消逝。氣泡的體積和潤滑油的粘度成反比,低粘度的機油更容易形成大氣泡,相反,高粘度油產生氣泡較小。低溫冷啟動時,低粘度潤滑油更容易產生氣泡;在設備運轉溫度條件下(30℃~60℃),高粘度油更容易生成氣泡。
當潤滑油混入的空氣體積達到10,粘度就會增加約15,氣泡對潤滑的負作用就很明顯了;當混入的空氣達到30以上時,就可以認為是出現了泡沫問題。齒輪設備運行時,空氣總會被帶入齒輪油中,導致在油箱中發生起泡現象。起泡對潤滑劑的性能,如氧化穩定性、散熱等有很大的負面影響,過度起泡可能會導致泡沫被壓出排氣孔。如果是壓力供油潤滑,還會帶來將泡沫帶入油泵的危險,致使噪音或設備損壞。在浸沒式潤滑中,注充量不當,油箱/齒輪箱幾何尺寸不合適,也會導致氣泡的產生。
所以潤滑油泡沫特性參數是衡量潤滑油質量非常重要的參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