濁度儀的工作原理
閱讀:794 發布時間:2023-6-13
首先先來了解一下什么是濁度儀。
濁度儀是根據濁度水的混濁程度,由水中含有微量不溶性懸浮物質,膠體物質所致,ISO標準所用的測量單位為FTU(濁度單位),FTU與NTU(濁度測定單位)一致。濁度儀就是根據這個原理來測量水的濁度。
一束平行光在透明液體中傳播,如果液體中無任何懸浮顆粒存在,那么光束在直線傳播時不會改變方向;若有懸浮顆粒、光束在遇到顆粒時就會改變方身(不管顆粒透明與否)。這就形成所謂散射光。顆粒愈多(濁度愈高)光的散射就愈嚴重。 濁度是用一種稱作濁度計的儀器來測定的。濁度計發出光線,使之穿過一段樣品,并從與入射光呈90°的方向上檢測有多少光被水中的顆粒物所散射。這種散射光測量方法稱作散射法。任何真正的濁度都必須按這種方式測量。濁度計既適用于野外和實驗室內的測量,也適用于全天候的連續監測。可以設置濁度計,使之在所測濁度值超出安全標準時發出警報。
濁度儀的光學系統由一個鎢絲燈、一個用于監測散射光的90°檢測器和一個透射光檢測器組成。儀器微處理器可以計算來自90°檢測器和透射光檢測器的信號比率。該比率計算技術可以校正因色度和/或吸光物質(如活性炭)產生的干擾和補償因燈光強度波動而產生的影響,可以提供長期的校準穩定性。光學系統的設計也可以減少漂移光,提高測試的準確性。
那么這個濁度值是如何獲得的呢?實驗專家告訴我們,用一定的入射光強透過同一厚度不同濁度的水樣時,將得到不同的透射光強,其消光值和濁度成正比,濁度儀通過計量透射光強,并經過電路處理,即得到水樣的濁度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