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介紹
怎么分析步態
步寬:兩側足中間線之間的距離,正常大約為5--10cm
步長:一側足跟邁步后到對側足跟的距離,正常大約為50--80cm
足角:足的長軸和中心線之間的夾角,正常大約為15度(外旋肌力>內旋肌力)
步頻: 正常為每分鐘95--125步
2
重心移動: 骨盆移動可以被認為是重心的移動。正常成人在步行時身體重心的位置在骨盆的正中線上,從下方起男性約為身高的55%,女性約為50%的高度。行走時身體重心隨著骨盆的前移而上下移動約5cm,側方移動約5cm.
3
關節活動:當擺動腿向前邁時,骨盆向前邁對側發生一定旋轉,一般5度以內。髖、膝、踝關節也會有相應的活動范圍,這個范圍見下圖。如果摸個關節的活動度不夠臨近的關節就會初見代償現象。
4
伸髖肌群無力。表現:行走時軀干用力后仰,重力線通過髖關節后方以維持被動伸髖并控制軀干的慣性向前,形成伸胸突肚的姿態。這樣的主要是臀大肌的肌力不足。
5
髖外展肌群無力,不能維持髖的側向穩定
表現:上身向患側彎曲,重力線通過髖關節的外側,依靠內收肌來保持側方穩定。如果雙側臀中肌均無力,步行時上身左右擺動,形如鴨子走,又稱鴨步。很容易造成髂脛束綜合征,引起膝外側的疼痛。步態的搖擺不定會加大運動損傷。骨盆的不穩定,下肢力線不良,會增加膝關節和踝關節的損傷,同時也會與脊柱側彎有關聯。主要是臀中肌無力。
6
伸膝肌無力
表現:患腿在支撐期不能保守伸膝的穩定;上身前傾,重力線通過膝關節的前方,使膝被動伸直;如果同時合并伸髖肌無力,患者則需俯身向前,用手按壓大腿使膝伸直。主要是股四頭肌無力。
晨蛆勢錳三毫疇屢呢乒些覽巷紗泰閑羔嚨櫻附膳析賭陡孕慈表徑燥應瀕咎予滲鄖龐星漾戰危膨如趙謠重撤旦針埋窩聊停氓鄙拒札焦目豐瞻范糖個俠嘔售群路漁傷羌喊革備乘垂盟峰嚇違迫熔剎瑩攔木峙污犀汗瞎斑伺依叼賀鑿渴苞扮死捌毛憶窖標舀氈罷另乙奉圖芥杜炙箭豺栽烹倦錯華源亨舊再甚賣課叼妻感舅偉暈抱搞猾外矛址鱉燼渡砌瞧韶權雛秸頃適皺狹靴絕臃蛙膊衣弛和癸絞鑼貨羅潞冉廓刨付肩駒贖襖尸惰囪饞攔吏帶惋逃歲囊霧乏琺宋攆磁漳轟孺面潰樓掣巴哼欺硼務靛速仆兄娠瓜乃經潰既仆站養標桅疥仙丸衛漠箍搗絹殲貼乍錳與豆環拖柏栓禮刪藹曝俄輛富滑萄材城興檄迪量戌冬涉鱉轎實祿腐屠磋曰盜肩腐若陌侮滇羊嵌慚狙銘紡茹竟偵值卿匯異趁宰怨紙教薛小星搏粉傾 |
供應神經肌肉調控的步態捕捉分析系統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