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貨周期 | 現貨 | 應用領域 | 化工,能源,電子/電池,電氣,綜合 |
---|---|---|---|
主要用途 | UPS蓄電池 |
東洋蓄電池6FM18 直流屏12V18AH 使用簡介
![]() |
參考價 | ¥90-¥1130 |
12V7AH | 90元 | 300 件 可售 |
12V12AH | 150元 | 300 件 可售 |
12V17AH | 190元 | 300 件 可售 |
更新時間:2021-07-26 16:58:23瀏覽次數:228
聯系我們時請說明是化工儀器網上看到的信息,謝謝!
東洋蓄電池6FM18 直流屏12V18AH 使用簡介
東洋蓄電池6FM18 直流屏12V18AH 使用簡介
1. 使用壽命長
高強度緊裝配工藝,提高電池裝配緊度,防止活物質脫落,提高電池使用壽命,增多酸量設計,確保電池不會因電 解液枯竭縮短電池使用壽命,因些NP系列鉛酸蓄電池的正常浮充設計壽命可達6年以上(25℃)
2 自放電低
采用高純度原料和特殊制造工藝,自放電很小,室溫儲存半年以上也可無需補電.
3 維護簡單
特殊氧氣吸收循環設計,克服了電池在充電過程中電解失水的現象,在使用過程中電解液水份含量幾乎沒有變化,因此電池在使用過程中*無需補水,維護簡單.
4 安全性高
電池內部裝有特制安全閥,能有效隔離外部。
安全措施的完整性就是針對上述掛一漏萬的“安全措施"的漏洞而提出的。其定義如IEC61508:1998與GB/T20438,4-2006所述:“在規定條件下"和規定時間內,安全性相關系統成功實現所要求的安全措施功能的概率。安全措施的完整性有兩類各4種級別。
對于具體工程的責任人根據國標法規、法律來首先設定工程的SIL等級,由上級批準后再來設計與選型。這樣合法的設計,責任是量化的。使得工程責任人可以放心地考慮其系統。而不是重復保險的高度冗余及300年的MTBF。
在設定SIL時的重要
TüV數據
根據歐盟對外國出口到歐盟的產品必須經過歐盟的檢測、認可與認證機構TüV(Technische überwachen Verein),長期實踐中積累的經驗數據是“安全措施相關函數"。它是UPS/EPS設計與使用中,特別是設計中的“風險點數據"(見圖3)。
由此可見,作為典型的E/E/PE的UPS/EPS本身的失效起因比起用多種材料制成的傳感器小很多,而有機械接觸與動作的執行器則導致系統失效的概率!可以從上述IEC與GB/T的標準來論證與實現,標準模塊、機箱、機柜、分布式的UPS/EPS能對大系統大大提高安全完整性。
UPS/EPS系統設計中的
標準化模塊SIL的TüV
數據根據
從上述“安全完整性"與“安全性措施"可知,把不可控“安全"化解為可控的“風險"出現概率的基本理念——新的標準與的國家標準,改進了MTBF與MTTR的經典觀念,以考慮UPS/EPS的設計新概念。近年來,筆者發表了一系列的關于標準化模塊的組合式與分布式的UPS/EPS文章,并已在較大的工程中實現。其中方案是在筆者發表的一些文章中指出的:一個標準電氣—電子19英寸立柜中,一臺受保護的主機(如服務器或雷達)、或通信主機或CAMAC測控主機、或NIM測控主機、或DCS測控主機、或PLC測控主機、或FCS測控主機,前置2臺有補償的cosφ≤0.95,功率均分并機的UPS,采用短傳輸線,少機械接觸點的設計,而一個大型雷達導航系統,一個大型自動測檢系統就有這樣的大立柜幾十個,這時TüV“安全措施"相關函數中“失效概率"低。
電 池 型 號 | 外殼 材料 | 標 準 電 壓 (V) | 10HR 容 量 (Ah) | 大外形尺寸(mm) | 參考重量 Kg | 配套螺絲 (mm) | |||
長 | 寬 | 高 | 總高 | ||||||
6GFM24 | ABS | 12 | 24 | 166 | 176 | 128 | 128 | 8.5 | M5X16 |
6GFM28 | ABS | 12 | 28 | 166 | 127 | 175 | 182 | 9.2 | M5X20 |
6GFM34 | ABS | 12 | 34 | 196 | 130 | 155 | 179 | 11.5 | M5X20 |
6GFM38 | ABS | 12 | 38 | 198 | 166 | 170 | 170 | 12.5 | M5X20 |
6GFM40 | PP | 12 | 40 | 227 | 132 | 222 | 222 | 14.5 | M6X20 |
6GFM50 | PP | 12 | 50 | 262 | 171 | 224 | 224 | 17.5 | M6X20 |
ABS | 12 | 50 | 260 | 170 | 222 | 222 | 17.5 | M6X20 | |
6GFM60 | PP | 12 | 60 | 262 | 171 | 224 | 224 | 20 | M6X20 |
ABS | 12 | 60 | 260 | 170 | 222 | 222 | 20 | M6X20 | |
6GFM65 | ABS | 12 | 65 | 350 | 167 | 178 | 185 | 21.5 | M6X20 |
6GFM70 | PP | 12 | 70 | 303 | 173 | 221 | 221 | 23.5 | M6X20 |
ABS | 12 | 70 | 260 | 170 | 222 | 222 | 23.5 | M6X20 | |
6GFM75 | ABS | 12 | 75 | 350 | 167 | 178 | 185 | 26 | M6X20 |
6GFM80 | ABS | 12 | 80 | 351 | 166 | 175 | 175 | 25 | M6X20 |
6GFM90 | PP | 12 | 90 | 415 | 175 | 212 | 234 | 29 | M6X20 |
ABS | 12 | 90 | 331 | 175 | 216 | 240 | 28 | M8X25 | |
6GFM100 | PP | 12 | 100 | 415 | 175 | 228 | 228 | 30.5 | M6X20 |
ABS | 12 | 100 | 331 | 175 | 216 | 240 | 31 | M8X25 | |
6GFM120 | ABS | 12 | 120 | 331 | 175 | 216 | 240 | 33.5 | M8X25 |
6GFM150 | PP | 12 | 150 | 496 | 205 | 207 | 241 | 48 | M8X25 |
ABS | 12 | 150 | 494 | 205 | 207 | 241 | 49 | M8X25 | |
6GFM200 | PP | 12 | 200 | 497 | 260 | 207 | 241 | 62 | M8X25 |
ABS | 12 | 200 | 496 | 250 | 207 | 215 | 62 | M10X25 |
電力電子技術的發展改變了人們利用電能的方式和觀念。但是,直到今天,電力電子產品主要特點仍然是不同的負載對應著不同的電路結構和控制技術,而且以手工生產方式為主。這種生產方式存在著諸多問題,如非標準件多、制造勞動強度大、設計周期長、成本高、產品可靠性低等,使電力電子制造商面臨許多困難。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并進一步顯著改善電力電子系統的性能,工業界向學術界提出了強烈要求,希望研究新的理論和技術,改變生產方式。受信息電子系統集成技術的影響和啟發,前兩任IEEE電力電子學會主席,弗吉尼亞大學教授 Fred C.Lee在1996年提出了電力電子系統集成的概念,其核心思想是,用集成技術使電力電子系統中的各種功能電路模塊化或集成化,形成標準模塊,用這些標準模塊構成不同用途的電力電子應用系統。
電力電子集成分為兩種:一種是電力電子電路集成技術;一種是電力電子模塊集成技術。
電力電子電路集成技術研究的內容主要涉及適用于集成模塊內的具有通用性標準化的主電路、控制電路、驅動電路、保護電路、電源電路及磁性元件技術。研究的目標是提高電路性能,降低損耗,以盡可能單一的電路方案適應廣泛的應用。主電路方面的研究有用于AC/DC或DC/AC變換的軟開關電路、用于DC/ DC變換的移相全橋型電路和半橋型諧振電路和主電路拓撲結構研究等。驅動電路方面有可以降低開關噪聲的有源驅動技術等。控制電路方面有基于DSP和EPLD的可重復編程數字控制電路等。通信接口方面有基于現場總線技術和光纖的接口技術等。磁技術方面主要是對集成磁件和電容、電感、變壓器等混合集成進行研究。
所謂電力電子模塊集成技術,就是將目前電力電子裝置中的功率器件、驅動電路、控制電路和保護電路封裝到一個集成模塊內部,成為一個功能相對完整的、具有一定通用性的元件,一般包含以下幾種集成形式:
(1)單片集成 將所要集成的所有元器件都采用統一的加工工藝和技術,集成在同一片硅片上。目前由于制造工藝、高壓和低壓的隔離、電磁隔離和散熱等技術的不成熟,所以單片集成技術僅適用于小功率電力電子電路的集成。單片集成有可能成為電力電子集成技術的未來發展方向。
(2)混合集成 采用封裝的技術手段,將分別包含功率器件、驅動、保護和控制電路的多個硅片封入同一模塊中,形成具有部分或完整功能且相對獨立的單元。這種集成方法可以較好地解決不同工藝的電路之間的組合和高電壓隔離等問題,具有較高的集成度,也可以比較有效地減小體積和重量,但目前還存在分布參數、電磁兼容、傳熱等具有較高難度的技術問題,并且尚不能有效地降低成本,達到較高的可靠性,因此目前仍以中等功率應用為主,并正在向大功率發展,混合集成將是目前電力電子集成技術的主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