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能源產業以年均超 30% 的復合增長率迅猛發展,廢舊鋰電池回收已形成千億級新興產業集群,但隨之而來的廢水處理難題成為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瓶頸。以華東某頭部廢舊鋰電池回收企業為例,其依托智能化拆解生產線,每日可處理 5 噸廢舊動力及數碼電池,然而生產過程中會衍生出 80 噸成分復雜的工業廢水。經第三方檢測機構分析,廢水中不僅含有鋰、鈷、鎳等戰略性金屬元素 —— 其中鈷離子濃度高達 150mg/L(超出《電池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三倍),鎳離子濃度 120mg/L,還裹挾著碳酸酯類、醚類等高濃度有機電解液。這些有機成分相互交織,導致廢水化學需氧量(COD)值突破 10000mg/L,遠超常規工業廢水處理系統的負荷極限。更棘手的是,廢水中的重金屬離子與有機絡合劑形成穩定螯合物,極大增加了污染物分離難度。
杰魯特技術團隊抵達企業后,立即展開為期三天的深度調研。技術骨干攜帶便攜式水質檢測儀、紅外熱成像儀等設備,深入車間生產線,用高清攝像機記錄廢水產生的每一個關鍵節點,同時以時間軸為脈絡繪制出廢水產生全流程工藝圖譜。回到實驗室后,研究人員運用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儀(ICP-MS),對廢水樣本中多達 17 種重金屬元素進行精準定量分析,檢測限低至 ppt 級別;通過氣相色譜 - 質譜聯用儀(GC-MS)對有機電解液成分進行定性解析,成功識別出 12 種復雜有機化合物。經過反復實驗驗證,團隊發現廢水中的重金屬離子與有機配體形成了穩定的螯合絡合物,其化學結構的穩定性致使常規氫氧化物沉淀法難以打破化學鍵,金屬離子去除率不足 30%,遠超預期處理難度。
為此,我公司技術團隊經過商討為該企業制定了 “預處理破絡 - 溶劑萃取 - 膜分離 - 生物降解" 聯合處理工藝。預處理階段,采用高級氧化技術破壞重金屬絡合物結構;溶劑萃取環節選用高效萃取劑,對鈷、鎳等金屬的萃取率超過 95%;膜分離過程使用納濾膜,實現有機電解液與水的分離;最后的生物處理單元,利用馴化的特種微生物降解殘留有機物。
項目實施過程中,杰魯特為企業定制了全自動萃取設備,該設備采用離心萃取技術,大大提高了萃取效率和分離效果。納濾膜系統配備了自動反沖洗裝置,有效防止膜污染。經過一個月的試運行,處理后的廢水中重金屬離子濃度均低于國家排放標準,COD 值降至 100mg/L 以下,企業的廢水處理難題得到車底解決。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化工儀器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