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2OS人骨肉瘤細胞系
U2OS人骨肉瘤細胞系作為骨肉瘤研究的經典模型,憑借穩定的生物學特性和du特的成骨分化潛能,在腫瘤學、細胞生物學及藥物研發領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為解析骨肉瘤的發生發展機制提供了重要支撐。
來源與背景:該細胞系于 1964 年從一名 15 歲女性患者的原發性骨肉瘤組織中分離建立,是首ge被證實具有近二倍體核型的骨肉瘤細胞系。與其他骨肉瘤細胞系相比,其遺傳背景明確,染色體核型穩定,這一特性使其成為研究骨肉瘤遺傳學基礎的理想選擇,尤其適合探索染色體異常與腫瘤發生的關聯,為揭示骨肉瘤的分子起源提供了可靠的實驗材料。
細胞特性:形態上呈現上皮樣與梭形的混合形態,細胞排列相對規則,部分區域呈漩渦狀分布,細胞質豐富,細胞核較大且形態較規整,核仁清晰可見,具有惡性腫瘤細胞的典型特征。核心特性主要包括成骨分化潛能和染色體穩定性。在特定誘導條件下,能合成骨基質并形成礦化結節,表達堿性磷酸酶(ALP)、骨橋蛋白(OPN)等成骨標志物,但其礦化能力較 Saos-2 細胞稍弱;核型接近二倍體,染色體數目相對恒定,為研究染色體結構異常與基因表達調控的關系創造了有利條件。細胞倍增時間約 48-56 小時,增殖速度中等偏慢,傳代時采用常規消化液處理,傳代比例 1:4-1:6,多次傳代后仍能保持穩定的生物學特性。
培養條件:適宜采用含 10% 胎牛血清的 McCoy's 5A 培養基,添加 1% 非必需氨基酸以維持細胞活性。培養環境需控制在 37℃、5% CO?的飽和濕度條件下,每 3-4 天更換一次培養基,細胞密度保持在 20%-60% 之間,避免過度匯合影響其成骨分化潛能。該細胞系對培養環境的適應性較強,即使培養基成分稍有波動,仍能穩定生長。傳代時,用常規消化液處理 4-5 分鐘,輕柔吹打獲得單細胞懸液,防止劇烈操作對細胞造成損傷。
檢測鑒定:經嚴格的微生物篩查,無支原體、細菌、真菌及常見病毒污染,符合實驗細胞質量標準。免疫組織化學檢測顯示,ALP、OPN 呈陽性表達,波形蛋白(vimentin)同樣為陽性,符合骨肉瘤的分子特征。染色體核型分析呈現近二倍體核型,存在 1 號染色體部分三體、6 號染色體缺失等異常,但整體核型穩定性較高,與臨床部分骨肉瘤患者的遺傳學改變相符。動物成瘤實驗中,裸鼠皮下接種成瘤率達 100%,腫瘤生長速度中等,能侵襲周圍組織,骨轉移發生率低于 Saos-2 細胞。
應用領域:在染色體研究中,常用于探索染色體異常與骨肉瘤發生的關系,研究發現其 1 號染色體上的特定基因擴增與細胞增殖能力增強相關,為識別骨肉瘤驅動基因提供了重要線索。在成骨分化機制研究方面,可解析成骨分化的調控網絡,研究表明其成骨分化受 BMP/Smad 通路調控,BMP-2 能顯著促進其礦化結節形成,為理解成骨細胞分化的分子機制提供理論支持。在藥物篩選中,適用于評估抗骨肉瘤藥物的療效,通過檢測藥物對細胞增殖及成骨分化的影響,篩選有效的候選藥物,部分靶向藥物對其有明顯抑制作用。此外,還可用于研究 DNA 損傷修復機制,因其對輻射和某些治療藥物引起的 DNA 損傷較為敏感,是探索腫瘤細胞 DNA 修復能力與耐藥關系的良好模型。
U2OS 人骨肉瘤細胞系憑借穩定的染色體核型和一定的成骨分化潛能,在骨肉瘤研究中占據重要地位,為連接骨肉瘤遺傳學研究與成骨分化機制研究搭建了橋梁,為相關疾病的研究和治療提供了堅實的實驗基礎。
以上信息僅供參考,詳細信息請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