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 61 5.3 小鼠雜交瘤細胞系CD25
PC 61 5.3 小鼠雜交瘤細胞系CD25是由 BALB/c 小鼠的脾細胞與骨髓瘤細胞融合而成,因能穩定分泌抗 CD25 單克隆抗體而成為免疫學界的重要工具。CD25 即白細胞介素 - 2 受體 α 鏈,在活化 T 細胞表面高表達,是免疫調節的關鍵分子,這使得該細胞系在免疫機制研究、疾病模型構建及藥物開發中占據du特地位。
在顯微鏡下,PC 61 5.3 細胞呈懸浮生長,形態以圓形或類圓形為主,細胞直徑約 12-18 微米,宛如散落在培養基中的 “免疫探針"。胞質豐富,內含大量粗面內質網和高爾基體 —— 這是抗體合成與分泌的核心細胞器,通過電鏡可觀察到胞質內密集的抗體分泌顆粒。細胞增殖速度中等,倍增時間約 36-48 小時,當細胞密度達到 1×10?-2×10?個 / 毫升時需進行傳代,傳代時按 1:3-1:5 的比例接種至新培養基,連續傳代 60 次以上仍能保持穩定的抗體分泌能力。
培養該細胞系需模擬雜交瘤細胞的生長需求。基礎培養基選用 RPMI 1640,其含有的氨基酸和維生素可滿足細胞高速代謝需求;添加 10% 熱滅活胎牛血清(FBS)提供生長因子,其中血清中的 IL-6 等細胞因子對維持細胞的抗體分泌功能至關重要。培養環境需嚴格控制在 37℃、5% CO?的恒溫培養箱中,pH 值穩定在 7.2-7.4,通過培養基中的酚紅指示劑可直觀監測酸堿變化。特別注意,該細胞對滲透壓敏感,換液時需保證新舊培養基溫度一致,避免因環境波動導致抗體分泌量下降。
PC 61 5.3 細胞分泌的抗 CD25 單克隆抗體具有高度特異性,可精準識別小鼠 CD25 分子的胞外結構域,解離常數(Kd)約為 10??M,屬于高親和力抗體。該抗體為 IgG1 亞型,能通過 Fc 段與免疫細胞表面的 Fc 受體結合,在流式細胞術檢測中,可清晰區分活化 T 細胞(CD25?)與靜息 T 細胞(CD25?),熒光強度比背景信號高 10-20 倍,是分選和鑒定活化 T 細胞的 “金標準" 試劑。
在免疫調節機制研究中,該細胞系分泌的抗體是解析 CD25 功能的關鍵工具。CD25 與 IL-2 結合后可激活下游信號通路(如 JAK-STAT5),促進 T 細胞增殖與分化。用 PC 61 5.3 抗體阻斷 CD25 后,可顯著抑制活化 T 細胞的增殖,同時減少 IL-2、IFN-γ 等細胞因子的分泌,這一特性被廣泛用于研究 T 細胞耐受與自身免疫的平衡機制。例如,在實驗性自身免疫性腦脊髓炎(EAE)模型中,注射該抗體可降低 T 細胞浸潤中樞神經系統的數量,緩解炎癥癥狀,為多發性硬化癥的免疫干預提供實驗依據。
在腫瘤免疫研究中,PC 61 5.3 抗體可用于調控調節性 T 細胞(Treg)功能。Treg 細胞高表達 CD25,通過分泌 IL-10 等抑制性細胞因子抑制抗腫瘤免疫。用該抗體清除 Treg 細胞后,荷瘤小鼠的腫瘤生長速度顯著減慢,效應 T 細胞的浸潤和細胞毒性增強 3-5 倍,這一發現為腫瘤免yi治療中的 “去抑制" 策略提供了直接證據。目前,基于抗 CD25 抗體的聯合療法(如與 PD-1 抑制劑聯用)已在動物實驗中顯示出協同抗腫瘤效果,為臨床轉化奠定基礎。
在抗體藥物開發領域,該細胞系是抗 CD25 抗體人源化的原始模板。通過克隆其抗體可變區基因,與人類 IgG 恒定區融合,可構建人 - 鼠嵌合抗體,降低臨床應用中的免疫原性。例如,抗 CD25 單抗達克珠單抗的研發就源于類似雜交瘤細胞系的抗體序列,該藥物通過阻斷 IL-2 信號抑制 T 細胞活化,已用于器官yi植后的抗排斥治療。
培養過程中,PC 61 5.3 細胞對營養條件較為苛刻。除基礎培養基和血清外,需添加 1% 谷an酰胺以維持抗體合成相關酶的活性,同時避免培養基中內毒素含量過高(需 < 0.1EU/ml),否則會導致細胞分泌抗體的親和力下降。細胞凍存時需使用含 10% DMSO 的血清凍存液,梯度降溫至 - 80℃后轉入液氮保存,復蘇存活率可達 80% 以上,確保細胞系的長期穩定供應。
前沿研究中,該細胞系的應用持續拓展。在單細胞測序輔助下,通過解析其抗體可變區的基因突變模式,可揭示抗體親和力成熟的分子機制,為篩選更高親和力的抗 CD25 抗體提供新策略;在基因編輯技術中,利用 CRISPR-Cas9 改造該細胞系,使其分泌的抗體攜帶熒光標簽,可實時追蹤抗體與 CD25 的結合動態,為研究免疫突觸的形成提供可視化工具。
以上信息僅供參考,詳細信息請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