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136小鼠B淋巴細胞系
PK136小鼠B淋巴細胞系是從免疫小鼠脾臟中分離獲得的特異性 B 淋巴細胞系,因能穩定表達功能性 B 細胞受體(BCR)并分泌特定抗體,成為免疫學研究中解析 B 細胞活化機制、抗體生成規律及免疫調節網絡的重要模型。
在細胞表型與功能方面,PK136 細胞展現出典型的成熟 B 淋巴細胞特征。其表面高表達 CD19、CD20 等 B 細胞特異性標志物,同時表達主要組織相容性復合體 Ⅱ 類分子(MHC-Ⅱ),具備抗原呈遞能力。作為體液免疫的核心效應細胞,PK136 細胞在抗原刺激下可經歷克隆擴增,分化為具有抗體分泌功能的漿細胞樣表型,其分泌的抗體能特異性識別靶抗原,這種抗原 - 抗體反應的高度特異性為免疫檢測技術提供了關鍵工具。此外,細胞內存在完整的 B 細胞活化信號通路,當受到脂多糖(LPS)或抗 IgM 抗體刺激時,可激活 NF-κB、MAPK 等下游信號分子,引發鈣離子內流和細胞增殖應答,完mei復刻了體內 B 細胞的活化過程。
體外培養體系中,PK136 細胞呈現獨te的生長特性。在含 10% 胎牛血清的 RPMI 1640 培養基中,細胞以懸浮生長為主,部分細胞形成松散的細胞團,傳代周期約 48-60 小時。與原代 B 淋巴細胞相比,其克服了體外存活時間短(通常僅 3-5 天)、難以大量擴增的局限,連續傳代 40 次后仍能保持抗原識別能力和抗體分泌活性,且細胞群體均一性高,有效減少了個體差異導致的實驗偏差,適合開展標準化的免疫機制研究。
該細胞系的研究價值廣泛體現在多個免疫學領域。在 B 細胞活化機制研究中,通過檢測 PK136 細胞在不同抗原刺激下的磷酸化蛋白譜,可揭示 BCR 信號通路中關鍵分子(如 Syk、BTK)的調控作用;在抗體工程領域,利用其分泌的特異性抗體,可構建噬菌體抗體庫或通過基因工程改造獲得人源化抗體,為疾病診斷試劑研發提供核心材料;在自身免疫病模型研究中,通過誘導 PK136 細胞產生抗自身抗原抗體,可模擬系統性紅斑狼瘡等疾病的體液免疫異常狀態,解析自身抗體的致病機制。
此外,PK136 細胞在免疫調節研究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其與 T 細胞的共培養體系可用于探究 T-B 細胞相互作用對抗體類別轉換(如 IgM 向 IgG 轉換)的影響,通過檢測細胞因子(如 IL-4、IFN-γ)的分泌變化,闡明輔助性 T 細胞對 B 細胞功能的調控網絡。
隨著單細胞測序和類器官技術的發展,PK136 細胞與濾泡樹突狀細胞共構建的淋巴濾泡類器官模型,能更精準地模擬體內生發中心微環境,為解析抗體親和力成熟機制和開發新型疫苗佐劑提供更接近生理狀態的研究平臺。
以上信息僅供參考,詳細信息請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