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泳儀知識大全
閱讀:1024 發布時間:2022-8-5
電泳儀的原理
物質分子在正常情況下一般不帶電,即所帶正負電荷量相等,故不顯示帶電性。但是在一定的物理作用或化學反應條件下,某些物質分子會成為帶電的離子(或粒子),不同的物質,由于其帶電性質、顆粒形狀和大小不同,因而在一定的電場中它們的移動方向和移動速度也不同,因此可使它們分離。
若溶液里一電量為Q的帶電粒子 ,在場強為E 的電場中以速度υ 移動,則它所受到的電場力F 應為:
F =QE (6-1)
根據斯托克司定律,在液體中泳動的球狀粒子所受到的阻力F’為:
F’=6 ηrυ (6-2)
式中η為介質的粘度系數,r為粒子半徑。
當二力平衡,即F =F’時 ,粒子作勻速泳動,且有
υ=QE/6 ηr (6-3)
電泳儀是電泳分析的儀器,在使用過程中有很多需要注意的事項:
1、在電泳儀通電后,禁止人體接觸電極、電泳物等可能帶電的部位,也不得到電泳槽中取放東西,如有必要,應先切斷電泳儀電源,以免觸電。此外,電泳儀必須有好的接地端,以免漏電。
2、在總電流不超過儀器額定電流時(最大電流范圍),可以多槽關聯使用,但要注意不能超載,否則容易影響電泳儀壽命。
3、有些特殊情況需要檢視電泳儀儀表上電泳的輸入,可在穩壓下空載開機,但在穩流狀態下必須先接好負荷才能開機,否則電壓表指針會劇烈地跳動,容易造成不必要的人為損壞。
4、電泳儀開機后,請勿臨時增加或拔下輸出線插頭,以免發生短路,盡管儀器內部附有保險絲,但短路現象仍可能造成電泳儀損壞。
5、因不同介質支撐物電阻值不同,電泳儀運作過程中流過的電流量不同,泳速及泳到結束的時間也不同,因此不能同時進行不同介質支撐物的電泳。
電泳儀的選購標準:
市面上銷售的電泳儀電源,按電壓分為高壓1500~5000V、中壓500~1500V、低壓500V以下三種;按電流分為大電流500mA~2000mA、中電流100~500mA、小電流100mA以下三種;按功率分為大功率200~400W、功率60~200W、小功率60W以下三種。
從電壓的角度來看,用于核酸(瓊脂糖)水平電泳、PCR電泳、DNA回收、印跡轉移等實驗只需高電壓300V;用于蛋白垂直電泳、種子純度電泳、醋酸纖維膜電泳等需要使用高電壓600V左右的電泳儀;用于DNA測序(SSR分子標記)、等點聚焦電泳、雙向電泳等要求高電壓3000V;用于DNA測序電泳(AFLP分子標記)要求高電壓3800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