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國質量報連續追蹤報道了電子計價秤的作弊與防作弊問題,引起讀者強烈反響。在采訪過程中,記者還發現,除人為制造“鬼秤”、計量不準等突出問題外,電子計價秤本身也存在較為嚴重的質量不合格、技術指標不符合國家相關標準的現象。相對于作弊的“鬼秤”而言,電子計價秤本身的質量問題似乎沒有引起更多人的關注。(電子天平)“質量合格”與“計量準確”兩大關鍵性問題,它們之間到底存在怎樣的關系呢?
確切的說電子稱質量不合格直接影響到計量的準確度。
43家企業生產的43種產品中,不合格產品為17種,合格率為60%。這是國家質檢總局公布的2009年電子計價秤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結果。
本次抽查依據推薦性國家標準《電子臺案秤》、強制性國家規程《非自動秤通用檢定規程》及企業明示的標準,共對電子計價秤產品的外觀、功能、稱量性能、除皮稱量、偏載、鑒別力、重復性、溫度、干擾性能等9個項目進行了檢驗。
其實,業內人士對60%的合格率并不感到驚訝。因為近些年來,電子計價秤的抽查合格率一直都在50%~60%之間徘徊。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專家告訴記者,抽查結果顯示,被抽查電子秤的常溫項目合格率為100%,不合格項目集中在“溫度測試”和“干擾性能測試”兩項。
查閱了以往的電子計價秤國家質量監督抽查結果和部分省市質量監督抽查結果,發現抗電磁輻射干擾、濕度、溫度測試一直都是造成電子計價秤質量不合格的主要項目。以上海市2006年的一次電子計價秤抽查結果為例,26種被抽查產品中,15種產品的抗電磁場輻射試驗項目不合格,占不合格產品的88%;12種產品溫度試驗項目不合格;(德國科恩天平)10種產品濕熱試驗項目不合格。
據那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專家分析,造成電子計價秤溫度測試不合格的原因有兩個:一是稱重傳感器對溫度補償的性能不好;二是電子計價秤內部編程軟件示值修正功能不完善。造成射頻電磁場輻射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電子計價秤的外殼設計和選擇的電子元器件不能滿足電磁輻射要求。
“溫度測試”和“干擾性能測試”不符合國家標準造成的質量不合格,是否會影響電子秤計量準確?中國衡器協會秘書長劉曉華解釋:“如果這些產品溫度測試和干擾性能測試不合格,一般情況下,這些秤在常溫狀態能夠達到準確稱重的要求。但如果元器件質量較差,勢必影響產品的穩定性。”
電子計價秤生產基地浙江省永康市的局長陳加斌這樣論述電子秤質量合格、計量準確和作弊之間的關系:“對生產企業來說,作弊是‘高壓線’,計量不準確是‘紅線’,按標生產是‘底線’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化工儀器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