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國內儀器儀表設備發展有了一個很大的跨越,目前,變送器、執行器、測繪儀器、金屬材料試驗機等產品的產量居世界前列,實驗分析儀器等中產品的*不斷上升,行業技術上總體已達到的中等水平,少數產品接近或達到當前較高水平。
但是仍然沒有改變我國試驗設備行業在功能、技術、數量、精度上面所處的劣勢地位。(
德國索特測量儀器)國產與進口設備的差距表現在哪些方面呢?
一、國產設備可靠性較差
現代工業儀器儀表的總體特征是高可靠性、高性能、高適用性,我國企業的大部分產品與國外產品的差距也正是在這方面。
例如,我國自行研發的分散型控制系統(DCS)和電磁流量計,這些產品的基本性能和功能已接近水平,但對基礎技術和制造工藝的研究不夠,一些影響可靠性的關鍵技術,如精密加工技術、密封技術、焊接技術等至今還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導致產品性能不夠穩定和可靠。
二、國產設備數字化、智能化、集成化水平較低
現代工業儀器儀表的技術特點和趨勢是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和集成化,(
德國科恩天平)而我國產品一般常規品種居多,智能型產品剛剛起步。以核電控制系統及儀表集成為例,由于基礎較弱,進入數字控制技術時代以后,差距更大。例如高性能光電直讀光譜儀,國外儀器真空度由電腦實時監控,而國產儀器在許多方面依舊需要人工操作。
三、國產設備高新技術較差
國外的智能執行器已采用變頻調速、新型電機、低工耗、微型壓電陶瓷I/P轉換器、藍牙通信技術、智能化和現場總線等新技術,而國內才開始起步。
四、國產設備更新周期慢
當今國外儀器儀表產品更新周期大約在2~3年,新技術的儲備往往可以提*年。(
島韓烘箱)而我國企業往往通過引進外國技術來實現一代產品的更新,引進后又不能很好消化吸收,在新產品開發方面原創性成果很少。
我們相信國產與進口設備的差距,會隨著政府的重視,市場的需求和技術的不斷更新以及技術人才的專業化越來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