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貨周期 | 現(xiàn)貨 | 應用領域 | 綜合 |
---|
一、校準原理與方法
?純水稱量法?:通過稱量特定溫度下純水的質量,結合水密度參數(shù)計算實際容量值。該方法已考慮末端殘留溶液的體積修正,是量出型容器的標準校準方式。
?分光光度法?:適用于微量移液器,通過溶劑吸光度計算實際移液體積,受環(huán)境因素影響較小。
二、校準步驟(以純水稱量法為例)
?環(huán)境控制?:
溫度保持在20±5℃,水溫與室溫差≤2℃。
使用精度0.001g的電子天平。
?操作流程?:
潤洗移液管至少3次,確保內壁同質化。
吸取純水至標線以上,調節(jié)液面至刻度線,垂直排放至已稱重的具塞錐形瓶。
靜置15秒后稱重,計算水質量與實際容量。
?重復性要求?:每個校準點需平行測定3次,極差需符合JJG 196-2006規(guī)范。
三、注意事項
?操作規(guī)范?:
禁止高溫烘干,避免熱膨脹導致容積偏差。
液體排放需保持管體垂直,頂部殘留液不可吹出。
?誤差控制?:
采用“自上而下”排放方式減少分段誤差。
定期與配套容量瓶進行相對體積校準。
四、儀器關聯(lián)與標準
移液管需與同級精度的滴定管、容量瓶配合使用,每月進行系統(tǒng)誤差檢測。
校準周期不超過12個月,符合B級精度要求(依據(jù)JJG 196-2006)。
如需快速校準移液器(非玻璃移液管),可參考分步調節(jié)量程和稱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