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熱方式 | 間壁式換熱器 | 流道截面積 | 0.23m2 |
---|---|---|---|
應用領域 | 環保,食品/農產品,化工,文體,綜合 | 重量 | 270kg |
沈陽換熱器廠家
熱交換器概述
換熱器(HeatExchanger),它是一種將熱流體的部分熱量傳遞給冷流體的設備。它是一種節能設備,在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溫度的流體之間實現物料之間的熱量傳遞,使熱量從高溫流體傳遞給低溫流體,使流體溫度達到工藝流程規定的指標,滿足工藝條件的需要。它也是提高能源利用率的主要設備之一,也被稱為熱交換器。
熱交換器是石化生產中重要的單元設備之一,據統計,熱交換器的噸位約占整個工藝設備的20%,有些甚至高達30%,可想而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2.應用領域
熱交換器應用廣泛,如暖氣散熱器、冰箱蒸發器、汽輪機裝置中的冷凝器、石化裝置過程中的各種熱交換器、航天火箭上的油冷卻器等。,所有這些都是熱交換器。它還廣泛應用于石油、化工、冶金、電力、船舶、集中供熱、制冷空調、機械、食品、制藥等許多工業生產中。它可以作為加熱器、冷卻器、冷凝器、蒸發器和石化工業生產中的再沸騰器。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科技的不斷發展,熱交換器在我們的生產價值和生產中越來越突出。
在工業生產中,熱交換器常用于加熱低溫流體或冷卻高溫流體,將液體蒸發成蒸汽或將蒸汽冷凝成液體。熱交換器可以是一種單元設備,如加熱器、冷卻器和冷凝器;也是一種工藝設備的組成部分,比如氨合成塔中的熱交換器。
據相關統計,我國換熱器行業年均增速約為10-15%,換熱器行業市場規模約為769億元(截至2015年),石化行業仍是換熱器行業的市場(約占30%),其次是電力冶金領域(約占16%),其次是船舶行業(約占8%)、機械行業(約占8%)、集中供熱行業和食品行業。此外,航天飛機、半導體器件、核電常規島核島、風力發電機組、太陽能光伏發電、多晶硅生產等領域需要大量的專業換熱器,約占20%。
發展換熱器
由于制造工藝和科學水平的限制,早期的熱交換器只能采用簡單的結構,傳熱面積小、體積大、重,如蛇管式熱交換器。隨著制造工藝的發展,管殼式熱交換器逐漸形成。它不僅具有較大的單位體積傳熱面積,而且具有良好的傳熱效果。長期以來,它已經成為工業生產中典型的熱交換器。
20世紀20年代出現了板式熱交換器,應用于食品工業。由板代管制成的熱交換器結構緊湊,傳熱效果好,因此相繼發展成多種形式。20世紀30年代初,瑞典制造螺旋板熱交換器。隨后,英國通過釬焊制造了一種由銅及其合金材料制成的板翅熱交換器,用于飛機發動機的散熱。20世紀30年代末,瑞典在紙漿廠制造了板殼熱交換器。在此期間,為了解決強腐蝕性介質的熱交換問題,人們開始關注新材料制成的熱交換器。
20世紀60年代左右,由于空間技術和科學的快速發展,迫切需要各種高效緊湊的熱交換器。隨著沖壓、釬焊和密封技術的發展,熱交換器的制造工藝進一步完善,促進了緊湊型板式熱交換器的蓬勃發展和廣泛應用。此外,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為了滿足高溫高壓條件下的熱交換和節能需求,典型的管殼熱交換器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20世紀70年代中期,為加強傳熱,在熱管研發的基礎上,又開發了熱管換熱器。
20世紀80年代以后,大量強化傳熱元件被推向市場,如折流桿換熱器、新結構高效換熱器、高效重沸器、高效冷凝器、雙殼程換熱器、板殼換熱器、表面蒸發式空冷器等高效換熱器。
進入21世紀后,工業設備中大量強化傳熱技術的應用,世界換熱器行業技術水平迅速提高,板式換熱器日益崛起。
換熱器換熱原理
熱量從高溫物體傳遞給低溫物體稱為傳熱。傳熱有三種方式:傳導、對流和輻射。在熱交換設備中,熱交換主要通過傳導和對流進行。熱流體(t1)首先通過對流傳熱將熱量Q傳遞給管(板)壁的一側(t2),然后通過傳熱將熱量傳遞給管(板)壁(t3)。最后,管(板)壁的另一側通過對流傳熱將熱量傳遞給冷流體(t4)。
熱交換器中流體的相對流向一般有兩種:順流和逆流。在冷熱流體進出口溫度一定的情況下,當兩種流體沒有相變時,逆流的平均溫差大,順流最小。
順流時,入口處兩個流體的溫差大,沿傳熱表面逐漸減小,出口處溫差最小。逆流時,兩個流體沿傳熱表面的溫差分布均勻。在完成相同傳熱的情況下,逆流可以增加平均溫差,減少換熱器的傳熱面積;如果傳熱面積不變,加熱或冷卻流體的消耗可以通過逆流減少。前者可以節省設備成本,后者可以節省運營成本,所以在設計或生產中應盡可能采用逆流換熱。
當冷熱流體或其中一種有物相變化(沸騰或冷凝)時,流體本身的溫度沒有變化,因為相變時只釋放或吸收蒸汽潛熱,所以流體的進出口溫度是相等的。此時,兩個流體的溫差與流體的流向選擇無關。除了順流和逆流,還有錯流和折流。
在傳熱過程中,為了提高傳熱系數,減少間壁式換熱器中的熱阻是一個重要問題。熱阻主要來自粘在傳熱面兩側的流體薄層(稱為邊界層),以及使用換熱器時壁兩側形成的污垢層。金屬壁的熱阻相對較小。
增加流體的流速和干擾,可以減少邊界層,降低熱阻,提高給熱系數。但是,增加流體流速會增加能耗,因此在設計中應合理協調減少熱阻和能耗。為了降低污垢的熱阻,我們可以嘗試延緩污垢的形成,并定期清潔傳熱面。
熱交換器的分類
熱交換器應用廣泛,適用于不同介質、不同工況、不同溫度、不同壓力的熱交換器。它的結構類型也很不一樣,通常根據傳熱原理或用途在行業內進行分類。
5.1 按照傳熱原理進行分類
5.1.1 壁式換熱器
間壁式換熱器是兩種冷熱溫度不同的流體,在一個固體墻面分離的空間內流動。它們是目前應用廣泛的換熱器,通過壁面的導熱和流體在壁面上對流,在兩種流體之間進行換熱。
根據傳熱面的形狀和結構特點,它又可以分為:
管式換熱器:如套管式、螺旋式、管殼式、熱管式等;
板式換熱器:如板式、螺旋板式、板殼式等;
擴展式表面換熱器:如板翅式、管翅式、強化式傳熱管等。
本次研究所招聘的審判助理是派遣合同制人員。派遣公司與派遣公司簽訂勞動合同,派遣公司負責派遣到沈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工作,沈陽經濟技術開發區負責日常管理和考核。
目前,中國有四個服務中心,分別位于江陰、昆山、沈陽和深圳。這些服務中心擁有高度自動化的維護設備,可以為客戶提供產品維護和維護。
5.1.2 直接接觸式換熱器
又稱混合換熱器,是利用冷熱流體直接接觸,相互混合進行熱交換的設備。結構簡單,價格低廉,經常做成塔狀,但只適用于允許兩種流體在工藝上混合的場合。
比如冷水塔,氣體冷凝器等等。
沈陽換熱器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