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儀器網手機版
移動端訪問更便捷降暑神器——冬瓜的深加工之路
2025年07月31日 15:25:02
來源:食品機械設備網 點擊量:386

從消暑神器到產業新星,冬瓜的蛻變之路,正是我國農產品增值的生動寫照。
今夏,“抱著冬瓜睡覺”的消暑方式意外走紅。這個帶著生活智慧的小妙招,恰恰印證了冬瓜96%的超高含水量——這種天然的水分優勢,讓它成為夏日里的“降溫神器”。而在農業產業版圖中,這顆沉甸甸的瓜類作物,正通過深加工實現價值躍升。
作為我國栽培歷史超兩千多年的傳統蔬菜,冬瓜始終以“親民”姿態融入百姓生活。它不僅價格實惠,更藏著豐富的營養密碼:每100克僅含12千卡熱量,卻富含能促進腸道蠕動的膳食纖維,調節體內水分平衡的鉀元素,以及具有抗氧化功效的瓜氨酸。中醫典籍記載其“清熱利水”的特性,與現代營養學強調的健康價值形成奇妙呼應,讓冬瓜在養生熱潮中愈發受到青睞。
如今,我國冬瓜年產量已突破千萬噸,從海南的砂質田到山東的大棚基地,規模化種植讓冬瓜成為許多地區的特色產業。但豐收的喜悅背后,隱憂始終存在:冬瓜表皮薄、組織疏松,常溫存放超一周就會出現褐變軟化,每年因保鮮不當造成的損耗超過20%。更棘手的是集中上市期的價格波動,某年河南某產區曾出現每斤8分錢仍無人問津的窘境,讓“豐產不豐收”的難題擺在種植戶面前。破解這些困境,深加工成為繞不開的關鍵一步。
在江蘇揚州的農產品加工園里,冬瓜正經歷著脫胎換骨的轉變。清洗線上,機械手輕柔翻轉冬瓜,高壓水霧精準沖凈表皮絨毛;去皮車間里,旋轉刀片沿著弧度完美剝離厚皮,露出雪白的果肉;切丁機將果肉切成均勻方塊,分別送往不同生產線——一部分進入榨汁罐,經過酶解澄清工藝,變成透亮的原汁;另一部分則進入凍干倉,在零下40℃的真空環境中升華成酥脆的凍干塊。這些產品最終會變成早餐杯里的即食果蔬脆,或是奶茶店的冬瓜椰奶底,完成從蔬菜到消費品的跨越。
傳統工藝的創新同樣精彩。在福建泉州,傳承三代的冬瓜糖作坊引入低溫慢煮技術,用蜂蜜替代部分蔗糖,既保留了晶瑩剔透的質感,又降低了30%的糖分。廣東老字號食品廠將冬瓜與陳皮、菊花配伍,研發出的新式冬瓜茶突破傳統形態,制成便攜的濃縮液包,熱水一沖便是一杯清潤飲品。更令人驚喜的是冬瓜在烘焙領域的跨界:某頭部糕點企業用冬瓜蓉搭配流心芝士,推出的“清潤月餅”在中秋市場創下百萬銷量,重新定義了傳統餡料的可能性。
產業擴張也激活了配套鏈條。在山東壽光,專門為冬瓜設計的全自動去皮設備已經迭代到第三代,去皮效率較人工提升50倍;浙江臺州的包裝企業開發出透氣防潮的復合膜,讓冬瓜脯保質期延長至12個月;就連運輸環節也有創新,冷藏車加裝的濕度控制系統,能將冬瓜運輸損耗從15%降至5%以下。從種植到加工的全鏈條升級,讓這顆普通蔬菜釋放出驚人的經濟能量。
盡管前景廣闊,冬瓜深加工仍需突破三重關卡。技術層面,中小企業面臨“兩難”:傳統工藝附加值低,而超高壓殺菌等先進技術單條生產線投資就超千萬元。市場層面,消費者認知存在偏差,某電商平臺數據顯示,僅32%的受訪者知道冬瓜可以制成休閑食品。品牌層面更是短板,全國近千家加工企業中,擁有省級以上知名品牌的不足50家。
破局之道在于協同發力。政策端,可借鑒云南花卉產業的扶持經驗,對購置精深加工設備給予30%的補貼,并建立產業研究院提供技術共享。企業端需要跳出同質化競爭,像湖南某企業那樣深挖功能成分——他們從冬瓜皮中提取的果膠,成為某國際化妝品品牌的天然保濕劑,每噸售價達8萬元。消費引導同樣關鍵,通過“冬瓜美食節”“工廠開放日”等場景化體驗,讓更多人認識到冬瓜加工品的獨特價值。
從消暑神器到產業新星,冬瓜的蛻變之路,正是我國農產品增值的生動寫照。
相關閱讀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近日,華中科技大學集成電路學院劉歡教授牽頭的“量子人工嗅覺”青年團隊,在半導體材料與人工智能交叉領域取得重要突破,用“電子鼻”精準...2025-07-31 13:51:27
-
7月29日,農業農村部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促進農產品消費有關情況。會議表示,我國是農產品生產和消費大國,每年僅生鮮農產品...2025-07-31 13:31:39
-
2025年上半年,全國市場監管部門共完成食品安全監督抽檢263.9萬批次,對6.9萬批次不合格產品進行下架、封存、召回。2025-07-31 10:28:26
-
這些看似尋常的水果干,背后凝聚著現代化食品加工技術與先進設備的智慧,讓我們得以在不同季節都能品嘗到水果的獨特風味。2025-07-30 15:52:25
-
國家衛生健康委公布44項2025年度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立項計劃。2025-07-30 09:47:56
版權與免責聲明
-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③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