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儀器網手機版
移動端訪問更便捷黃河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 監測溯源是關鍵
2020年06月01日 08:54:40
來源:儀器網 點擊量:4277

5月26日,生態環境部啟動黃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試點工作,要求今年底前完成黃河入河排污口試點排查,徹底摸清入河排污口底數,推動黃河流域做好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
【化工儀器網 行業動態】5月26日,生態環境部啟動黃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試點工作,要求今年底前完成黃河入河排污口試點排查,徹底摸清入河排污口底數,推動黃河流域做好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
排污口排查整治是水污染治理的有效方式。水污染的來源主要是流域內排污單位非法排污或者排處的污染物超標。通過排查排污口并對污染物進行追蹤溯源,環保部門可以掌握河流污染物的來源,從源頭減少污染物排放,從而推動流域生態環境治理,改善流域環境質量,提高水資源保護水平。
2019年,生態環境部在一年內完成了對長江和渤海入河入海排污口的排查工作。共發現長江入河排污口60292個、渤海入海排污口18886個,是此前掌握情況的二三十倍。從長江和渤海的情況可以推斷其他流域入水排污口也存在著同樣的狀況。
黃河是我國第二大河,黃河流域也是我國工農業較為發達的地區,擁有我國15%的耕地、60多座大中城市以及國家重要能源煤化工基地。據統計,黃河流域水資源開發利用率達80%。高度的開發利用帶來了嚴重的水資源污染。而且除了廢水無序排放之外,黃河流域還面臨著生態環境脆弱的問題。整治黃河流域的環境污染迫在眉睫。
在長江與渤海的排污口排查經驗上,綜合考慮黃河流域生態環境實際情況,本次試點范圍包括汾河、湟水河和黃河干流甘肅段等河流(段),整個過程分為“排查、監測、溯源、整治”4個階段。查,就是摸清底數,全面掌握試點地區入河排污口數量及其分布,建立入河排污口名錄。測,就是開展監測,了解入河排污口污染排放狀況,分析掌握污染物入河排放情況。溯,就是進行溯源,開展排污口溯源分析,基本查清污水來源,了解污水排放單位。治,就是分類整治,在監測、溯源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分類施策,系統治理,有序推進入河排污口整治,有效規范和管控入河排污口。
排污口的監測和溯源是確定污染源的關鍵,也是環境監測儀器大展拳腳的地方。針對污染物溯源,目前已經有基于三維熒光光譜研發的水污染預警溯源儀,可以通過建立相應的熒光指紋數據庫對污染源進行快速定位。在黃河以及其他河流流域排污口的污染溯源中也可以通過類似的方法進行分析。排污口的排查整治是一個長期的工作,環境監測儀器將在其中發揮巨大的作用。
環境監測儀器是用于監測室內外環境各項參數的儀器總稱,通過對影響環境質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測定,確定環境質量(或污染程度)及其變化趨勢。此次,黃河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通過監測儀器,找出原因,加以治理。
環境監測儀器延伸
我國環境監測儀器行業起步較晚,大約在2000年才有國產產品出現,但發展迅速。隨著我國工業結構調整與產業技術升級的發展,面向"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的監測和專用優化系統將有較大的市場需求。為了滿足實現循環經濟和節能減排的要求,鋼鐵、石化、電力、有色金屬等企業在環境監測系統和安全監測系統的需求進一步增加。
與此同時,分析儀器領域,尤其是環境監測系統領域,不僅僅涉及傳統的光學、電化學、色譜、質譜類分析技術,還涉及精密機械、電子學、計算機技術、自動化、人工智能等多種核心技術。這些高新技術的發展推動了環境監測儀器的測量技術不斷提高,應用范圍和領域不斷擴大。
資料來源:生態環境部、中新網
相關閱讀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計劃采購多功能水質重金屬檢測儀、倒置熒光顯微鏡、流式細胞儀等儀器設備,預算超2.5億元。2025-07-24 14:24:18
-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發布《突發水環境事件重金屬應急監測技術指南(試行)》,適用于涉重金屬水污染事件,不包含輻射及海洋污染,即日起由省級...2025-07-24 11:29:57
-
遼寧省撫順生態環境監測中心就“撫順市地下水監測能力建設項目(一期)”發布招標文件,預算129萬元。2025-07-23 10:13:02
-
近日,“三峽一號”科考船正式交付并投入使用?!叭龒{一號”總長56.7米,型寬9.8米,型深3.5米,設計最大航速為24公里/小時,...2025-07-17 16:02:40
-
近日,財政部集中下達2025年環境治理相關資金預算,總預算高達262.8億元。2025-07-10 15:11:36
-
南京市生態環境監測監控中心就“地表水應急監測多參數儀器采購項目 JSZC-320100-JSGC-G2025-0053”發布招標公...2025-07-09 09:13:40
版權與免責聲明
-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③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