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游動物的生態作用
閱讀:2680 發布時間:2023-1-10
幾乎所有水體中都有種類繁多的生物生存。這些水生生物在水體中占有各自的棲息生境,具有一定的生態習性。根據它們的生態特點可劃分為幾個大生態類群:浮游生物、游泳生物、底棲生物、漂浮生物、著生生物。浮游生物一般個體都很小,多數種類必須借助顯微鏡或解剖鏡才能看清楚其身體構造。這些生物隸屬于不同的門類,因此浮游生物這個名詞主要指的是生態學上的意義。本書主要研究浮游生物中的浮游動物。
浮游生物(plankton)是指在水流運動的作用下,被動地漂浮在水層中的生物群。它們的共同特點是缺乏發達的運動器官,運動能力薄弱或沒有運動能力,只能隨水流移動。浮游動物在淡水生態系統中起著重要的生態作用。
(1)浮游動物在水生生物食物鏈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浮游動物是位于食物鏈前端的消費者,有的以浮游植物為食物,有的以細菌、碎屑為食物,而它們本身又是其他水生生物的食物,特別是許多經濟魚類的餌料來源。因此,浮游動物的種類和數量的變化直接或間接影響到其他較高等水生生物的分布和豐度。同時,利用浮游動物的分布以及季節或年度變化,掌握浮游動物的數量及其變化特征,可為科學發展漁業養殖提供依據。
(2)浮游動物在水質改善上起著“水質凈化器”的作用。浮游動物還通過排泄和分泌作用,在有機物質的分解和循環方面起著很大的作用。浮游動物對許多物質,特別是外來的污染物質的敏感性以及積累、轉移作用,也使它們在研究物質對生態系統的生態毒理影響和生態系統的演替、穩定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浮游動物在物質循環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是對能量、物質循環起調控作用的關鍵功能群。它們通過攝食及其垂直移動能夠有效地將上層的初級生產量主動泵入其他水層,成為真光層顆粒有機物的沉降輸出過程中的“生物泵”。
(3)浮游動物對于水生態環境質量具有指示作用。環境的影響所引起的季節變化和長期變化迫使浮游動物產生不同程度的響應。一方面,浮游動物與水體質量關系密切,其中不少種類對水環境變化比較敏感;另一方面,浮游動物特殊的隨波逐流的生活方式適應于相應的水文因子,也就是說,它們的種屬和數量變化總是與一定的水文狀況相聯系。因此,可以根據浮游動物的種屬和豐度來評價水環境質量和水文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