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的清潔能源項目——風水光多能集成優化光伏項目落戶青海省海南州共和縣。今年6月30日該項目將實現并網發電,屆時將以每小時100萬度發電量穩居風水光互補發電*。
4月25日,在海南州共和縣二塔拉灘風水光多能互補集成優化示范工程項目工地一望無際的荒草灘上,一排排泛著點點藍光的光伏板整齊地列著方陣像是等待檢閱的士兵,靜靜地佇立在草灘上,在陽光的照射下閃閃發光。工人們緊張而忙碌地工作著,一個個光伏板支架叮叮當當地扎入地下。
新能源集成公司副總李輝站在1號地塊500兆瓦光伏工程施工現場介紹,該項目新建一座330千伏升壓站,工程陣列7個光伏發電生產區,光伏板集成的電流將通過每段架空線路或電纜線路送至升壓站,再接入國家電網。風水光多能互補集成優化光伏項目分為一、二期示范工程,每塊基地工程單體容量為500兆瓦,建成后總容量為1000兆瓦,而這一目標將在今年6月30日實現。屆時,將以每小時100萬度的發電量,成為大的風水光多能互補發電基地。
近年來,黃河水電公司通過科研創新,開發出了一套大規模并網光伏電站與大型水電站協調運行控制運行的方法。而風水光互補項目是利用風能、水能、光能的互補性,依托水輪發電機組的快速調節能力和水電站水庫的調節能力,調整光伏電站的有功出力,進行風水光互補發電,達到平滑、穩定的發電曲線,有效彌補獨立光伏電站的不足。據介紹,風水光互補模式的引入可以將原本不穩定的鋸齒型光伏電源,調整為均衡、、安全,更加友好的平滑穩定電源,讓電站的電能質量不斷提高。
共和縣為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州屬五縣,是青海藏區人口較多、地域遼闊、畜牧業經濟比重較大的一個縣,在青海藏區經濟社會發展布局中處于重要地位。位于青海省東北部,是青藏高原的東門戶,素有“青藏咽喉”之稱 [1] ,北靠青海湖,南臨“母親河”---黃河,東以日月山與東部農業區為界,西與青海青南藏區毗連。共和縣縣轄11個鄉鎮,99個行政村,14個社區居委會,總面積1.73萬平方公里,截止2012年,總人口為13.4萬余人,有藏、漢、回、撒拉、蒙古族等22個少數民族,其中少數民族占全縣總人口的70%,有可利用草場1876.16萬畝,耕地45.76萬畝,全縣平均海拔3200米。
共和縣府、州府所在地恰卜恰鎮是全州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青藏公路109國道、青康公路214國道穿境而過,縣府所在地恰卜恰鎮距省會西寧142公里。共和縣擁有農、牧資源,礦藏資源,水資源,地熱資源,旅游資源,動植物資源,風、光資源等七大優勢資源。
立即詢價
您提交后,專屬客服將第一時間為您服務